进入2019年,“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能否缓解,如何破解?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10日召开2019年首场例行新闻发布会,披露2018年卫生健康工作成效、2019年即将开展的工作重点。
会上,针对零关税抗癌药的使用情况、医疗改革落实效果、健康扶贫具体政策等热点话题,卫健委也作出了回应。
回望2018年
医改有序进行,零关税抗癌药投入使用
2018年卫生健康工作进展如何?对此,国家卫健委宣传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米锋结合医疗改革、健康扶贫、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的落实情况作出回应。
——深化医改,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完善
据米锋介绍,2018年,在深化医疗改革的进程中,就医疗卫生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分级诊疗、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互联网医疗服务、健康医疗大数据管理等问题,有关方面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
他还细数了在深化医改方面取得的成效,包括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拓展深化、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巩固完善、协调完善全民医保制度、全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已初步建立等。
——落实健康扶贫,“三个一批”救治策略有序推进
米锋介绍,在落实健康扶贫方面,目前正逐步稳固多层次的兜底保障体系,构建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保障措施“四重保障线”,建档立卡贫困患者个人自付比例进一步下降。当下,“三个一批”救治策略也正有序推进,大病集中救治病种扩大到21种,累计救治患者54.8万名。
此外,米锋强调,中央财政支持所有贫困县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全科特岗计划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人均补助标准由每年3万元提高至5万元。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加大“三区三州”重点传染病、地方病综合防控力度。免费营养包惠及580多万婴幼儿。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远程医疗平台逐步建立
米锋指出,2018年,在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已落实中央投资242亿元,支持664个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县级医院门诊与住院人次明显增长。目前,已有22个省份建立起省级远程医疗平台,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了所有的地级市和1800多个县。民营医院数量也超过2万个。
此外,米锋表示,卫生健康工作在抓质量安全、抓公共卫生管理、抓重大专项等方面也取得了有效成果。
——17种抗癌药进临床,全国已使用60多万盒
除以上工作成效之外,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宋树立还在会上对零关税抗癌药的使用情况作出回应。她表示,在2018年,17种国家谈判的抗癌药物费用已不再纳入总额控制范围,并对合理使用的费用按规定单独核算保障。
在医疗机构使用方面,已要求有登记肿瘤科的三级综合医院和各级肿瘤专科医院,根据临床需求及时配备谈判药品,每周报送采购和使用进展。
据宋树立介绍,截至1月3日,在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计1386家医院中,绝大部分都已根据需要采购了抗癌药。目前全国已经使用的抗癌药已多达60余万盒,减轻了癌症患者的用药负担。
部署2019年
三医联动改革、整合医疗资源是工作重点
对于2019年卫生健康工作的着重点,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表示,将着力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推进“三医”联动改革,破解看病贵
在“看病贵”的问题上,胡强强认为,工作重心仍是推动“三医”联动改革。他提出,2019年卫健委将进一步完善药品政策及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公立医院管理、配合开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此外,宋树立也提到,为了解决“看病贵”,2019年还将加快完善短缺药物的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机制,重点监测临床必需、替代性差的急救常用药、原料药供应和价格变动情况。打击垄断原料药和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推动建立失信经营者黑名单制度,短缺药品和原料药停产备案制度。
——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破解“看病难”
胡强强提出,破解“看病难”,需要不断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是要提高签约质量,尤其是提高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能力,保障对重点人群、重点病种提供签约服务。
此外,解决“看病难”还需依靠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推进医联体建设、加强县医院建设、发展远程医疗等。胡强强表示, 2019年,卫健委将重点发展肿瘤、心脑血管、感染性疾病等诊疗能力,力争农民90%的疾病在县医院得到解决。
——落实健康扶贫,推进农村妇女“两癌”检查
谈及2019年的健康扶贫工作,胡强强表示,一是要在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基础上建立长效机制,确保2020年以前,贫困地区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达标。二是要健全贫困群众的医疗兜底保障制度。针对患大病、特殊慢性病、长期慢性病致贫返贫的群众,对其个人自付的费用进行再次补偿,将个人自付比例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同时,胡强强表示,远程医疗还将进一步扩大,逐步覆盖全部贫困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并向村卫生室延伸。贫困人口的大病集中救治病种今年要进一步扩大。继续推进农村妇女的“两癌”检查、贫困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杨雨奇)
转自:中国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