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中,我们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建设为龙头,这个组织力以“网格化”为基础,坚持“网格连心、服务为先、多元联动”的网格化党建理念,以社区为基本单位,根据地域面积、单位大小、楼栋以及人口数量为标准,将基层党组织及其成员按网格进行划分。
这样,可以使基层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对象从街道的“面”精确到居民楼的“点”,实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员;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党组织的活动”。
▲南京市栖霞区委书记邢正军(左二)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制机制创新关系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治理高度重视,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社会治理思想,经过5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已经发展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也由此进入一个新时代。
南京市栖霞区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应突出“四个导向”。
核心导向 党组织建设为着力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我国独有的政治制度优势。地方政府在进行社会治理创新时,要发挥我党的这一政治优势,必须加强和完善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治理体系,广泛动员和引导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从而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
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具有坚强的领导核心作用,担负着把方向、定目标、聚力量、促改革、建机制的重要职责。
实践中,我们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建设为龙头,这个组织力以“网格化”为基础,坚持“网格连心、服务为先、多元联动”的网格化党建理念,以社区为基本单位,根据地域面积、单位大小、楼栋以及人口数量为标准,将基层党组织及其成员按网格进行划分。
这样,可以使基层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对象从街道的“面”精确到居民楼的“点”,实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员;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党组织的活动”。
同时,使得社区的基层党组织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和解决问题,基层干部通过网格和网络能够及时掌握民情、引导民意,凝聚各个领域、各类组织、各种人群、各方力量,不仅极大地放大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而且使辖区的老百姓有困难就找党组织,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党的温暖,从而更加坚决地跟党走。
基层导向 城乡社区为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低层级,基层社会治理涵盖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维稳信访等方方面面,决定着整个社会治理效果。
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逐渐凸显,如何改变在社会治理中时而出现政府买单而百姓不买账的问题,如何实现政府单向管理向双向互动转变,如何满足多层次、多样性的社会需求?都需要我们从理念和方式上做出一系列的变革。
基层直接面对社会治理中的矛盾和问题,社会治理的重心下沉到基层,是我国社会管理体制从管理向治理逻辑转变的必然要求,可以使政府治理工作抓在基层,成效也体现在基层。
管理带有自上而下的统治意味,而治理则更强调民众主体的参与性,让民众自己决定需要什么服务、如何服务,反映了多主体之间的民主共治内涵。应尽可能地把管理、资源、服务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人、有物,这样才能够极大调动基层积极性。
我们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区街同权”的制度设计,使得区一级政府的管理权力下放到街道和社区,使老百姓在家门口或不出门就能办成事。建立以社区为依托的连锁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缓解了人口老龄化压力。
实施“院府合作”,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社区,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社会治理体制和方式的创新不但能够有效解决现实中的治理难题,而且可以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社区营造、社区的民主协商与恳谈会,是推动社区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手段,这种形式在政府引导下,强化社会,赋能群众,形成政府与社会功能互补、力量互动的社会治理格局,实现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巩固基层政权,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求。
▲栖霞区小江河环境整治一新。
创新导向 深化改革为切入点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创新是发展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
我们结合社会治理重心下沉的要求,以系统性思维全面深化基层政府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全面提升治理成效。
针对公众需求日益提高,基层政府人少事多、力量薄弱、治理能力不足等问题的出现,我们实施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整合各部门所属的执法中队,组建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率先在全国探索行政检查权与行政处罚权相分离,打破行政执法力量条块分割格局,形成街道检查、部门处罚相互支撑的基层执法新路径。
制定区街行政执法权力清单,重点将1313项与基层治理密切相关的行政检查权下派街道,解决了基层一直存在的街道没有执法权,“看得见管不着”,而政府部门虽有执法权但“管得着看不见”的治理难题,实现了“看得见也管得着”。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事关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完善。我们改革社区组织架构,让部分物业公司、业委会负责人兼任社区党组织副书记或居委会副主任,实现了社区与物业、业委会之间的协同,形成了有效解决问题的渠道和合力。
技术导向 信息化为支撑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发展经济,还能有效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的要求。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更多社会公众和团体可以通过各种平台参与到政府治理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为政府与社会主体合作治理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也在政府治理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需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创新性应用,实现社会治理模式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结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
基于“互联网+”的管理理念,同时结合社会治理重心下沉到基层的要求,我们在两个方向上发力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一是打造了一个可以实现“不见面审批”和“联网联办”的政务服务平台。通过建设区街服务中心网上大厅,在街道、社区建立便民服务中心(站),与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同步对接,探索和推进区街通过网络实现“联通联办”,使政府的治理和服务延伸到居民社区(村)各个平台。
二是依托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平台,由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主导,协同社区居民、驻区单位以及各类社会组织建立“掌上云社区”。
“掌上云社区”不仅可以有效发挥网络互动优势,提升居民的参与和互动热情,构建一个党组织、政府与居民间畅通的沟通渠道,还可以实现社区资源、信息、人才等要素的有效汇聚,为在线治理社区事务、整合社区资源、化解社区矛盾,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作平台。
新时代社会治理,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切实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重心落实到城乡社区,并紧跟时代步伐,用改革创新的手段和互联网技术,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不断进行“微创新”,不断解决一个个小问题,聚沙成塔,积少成多,逐渐形成一个系统性的社会治理改革与创新模式。(南京市栖霞区委书记 邢正军)
转自:民生周刊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