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能力迈过“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1-2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树立历史眼光,强化理论思维。丰富知识素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新征程必须迈过的一道关口。近年来,经济界对于“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比较热烈,有争论也有共识。为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其含义,廓清概念迷雾,更加自觉地积极应对我国经济运行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风险,记者围绕相关话题采访了专家学者——
 
  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特别是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换挡以来,有关中国经济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争论不时浮现。
 
  那么,究竟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它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又意味着什么?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了吗?中国能不能跨过这一陷阱?近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和维度还原“中等收入陷阱”的本来面目,以期形成更多共识,推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众说纷纭——人为设定的收入指标
 
  目前,国内理论界对于“中等收入陷阱”的观点不一,而以厉以宁教授为代表的专家认为,中国不会掉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以许小年教授为代表的专家认为,中国正处于“中等收入陷阱”之中,多年数量型增长已导致资本的边际效益递减,中国已陷入人均GDP1万美元的困境中;以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晓河为代表的专家认为,中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中间区域,有望在2025年前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准确理解“中等收入陷阱”的含义,首先要了解全球各经济体收入水平是如何划分的。
 
  按照世界银行2017年公布的最新标准划分,人均GDP在1006美元至3955美元属于下中等收入经济体,在3956美元至12235美元之间的属于上中等收入经济体,超过12236美元则属于高收入国家。2016年,全球低收入经济体共31个,下中等收入经济体共53个,上中等收入经济体共56个,高收入经济体共78个。
 
  “我国人均GDP在2016年超过8000美元,2017年预计将逾9000美元。从全球看,我国已属于上中等收入经济体的中间水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许召元表示,尽管离1.2万美元的高收入标准已经很近了,但剩下这段差距非常关键。如果保持6%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在不考虑汇率升值和标准变化的情况下,再经过几年发展,我国有可能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
 
  “我们认为,‘中等收入陷阱’更多的是一种统计现象,而不是我们国家当前要解决的问题。但作为学术研究,‘中等收入陷阱’可以成为我们发展中的一面镜子、一个警钟。”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较为乐观地认为,如果我国能保持当前的发展速度,大约到2020年就能达到高收入水平的下限。
 
  必经之路——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从国际社会看,“中等收入陷阱”并不是一个新奇的经济社会现象。
 
  统计显示,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经历了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诸如马来西亚、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等国家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之后数十年里却一直停滞在人均GDP3000美元至5000美元阶段。世界银行的另一项调查显示,从1960年到2008年间,全球101个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中,只有13个成功发展为高收入经济体。
 
  从上述研究结果看,我国正处于从中高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关键期,存在着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需要各方未雨绸缪、积极应对。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认为,经过多年调整,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经济运行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风险尚未根本消除,中国必须跨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这“三大关口”。
 
  “‘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直接表现,就是看一国能否顺利实现产业升级,特别是能否保持和提升该国在中高技术制造业上的国际竞争力。”许召元表示,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多数表现为中高技术产业竞争力不能提升,没能实现向高附加值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转型升级。
 
  数据显示,阿根廷在1984年至2002年间,高技术制造业比重从16%降低到10.3%;1992年,巴西高技术制造业出口比重为14%,在2005年提高到26.0%,到2013年时又下降到16.0%;马来西亚于1977年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在其制造业结构中,高技术制造业规模在人均GDP8000美元后不增反降,出口比重也没有持续增长。
 
  在蔡志洲看来,政治体制上无法创新,经济体制改革不彻底,特别是随着经济增长带来的腐败行为滋生,再加上技术创新乏力、对外部市场过于依赖等因素,共同导致了这些国家长期未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对照‘中等收入陷阱’国家所面临的困境,‘四个全面’‘五位一体’布局对于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蔡志洲认为,当前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向好,市场潜力巨大且产业体系完善。与此同时,中国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已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全球两大创新中心之一。应该说,中国不会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
 
  积极应对——以高质量发展实现跨越
 
  “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过是肯定要过去的,关键是什么时候迈过去、迈过去以后如何更好向前发展。”2014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同工商咨询理事会代表对话会时表示,有信心在改革发展稳定之间以及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之间找到平衡点,使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等收入陷阱”可能带来的风险,围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深刻调整和变革等,深入思考和把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
 
  许召元表示,近年来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脱贫攻坚等方面展现出众多积极变化,为迈向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未来,中国经济将不为“中等收入陷阱”所拦所困,平稳有序迈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
 
  “随着中国进入工业化后期,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将成为经济的主导产业,企业发展模式将从要素投入驱动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要适应这个转变,政府和企业都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但根本在于政府进一步深化改革,重塑行为模式,提升治理能力。”许召元说。
 
  学者贾康也在多个场合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对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性。他指出,只有改革取得“决定性的成果”,才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后劲。要通过制度创新打开科技创新和经济创新的空间,以这“关键的一跃”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为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从中国经济发展现状看,要达到世界银行的高收入门槛,无论从资源条件、科技发展来看,还是从市场需求、供给能力来考量,目前已不再是太高太远的目标,中国未来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并无多大悬念。
 
  “不过,与高收入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均GDP仅为其五分之一左右,还有很大追赶空间。”蔡志洲表示,在跨越这一水平之后,得益于较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中国还将保持相当长时间的中高速发展。当前,我们不要为各种“唱衰论”所左右,而是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合力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记者 顾阳 瞿长福)
 
  转自:经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