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前瞻:疫情之下回应民生关切 中国还有哪些“储备”?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03-01





  新冠疫情暴发至今两年有余,中国一边针对疫情形势精准防控,一边针对经济形势精准施策。因应疫情之下的民生难题,政府为困难民众兜底、为小微企业“撑腰”,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保持基本民生服务不断档。


  中国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当下,海外疫情依然严峻,持续困扰世界经济复苏;国内疫情零星散发,仍需平衡好防控与发展。在此背景下,更好回应民生关切,中国还有哪些“储备”?


  其一,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在抗击疫情时,货币政策“大放水”,财政刺激规模猛增导致赤字攀升,而中国抗疫的“综合配方”使其保留了充足政策空间。


  从前期各地两会透露的信息看,疫情常态化精准防控成了地方政府在预算草案中考虑的一大因素,将会用更大力度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着力保障民生等重点支出。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有望提前至2022年上半年,会在多个方面精准作为,包括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相关支出有望继续保持较高增速,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确保社会政策托底,保障整个社会的稳定运行。


  连平预计,今年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发挥结构性政策工具的定向支持功能。保民生、保就业仍是政策目标之一,中国央行将继续利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加大对三农、小微、民营企业等薄弱环节、重点领域与区域的支持力度。


  其二,投资项目惠及百姓。稳增长离不开有效投资,今年的投资新亮点也与民生密切相关。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荀玉根指出,政策开始转向积极,基建投资有望发力,满足社会需求及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方向应是未来基建发力的重点,这其中就包括民生工程。


  “住房是民生的最重要的领域,保障房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不仅能满足居民住房需求,也能拉动房地产,托底经济。”荀玉根说。


  2021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强调,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官方透露,今年将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以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为重点,全年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40万套(间)。


  中泰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陈兴称,多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了全年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筹措目标,其中以上海和北京最为突出。此外,各地也在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例如北京就提到要有序推进老旧楼宇、老旧厂房等6大类更新项目,完成老楼加装电梯200部以上等。


  其三,保住就业提高收入。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而最容易遭受疫情冲击的中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最大的“中流砥柱”。


  保企业就是保就业。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提出,延长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政策,扩大地方“六税两费”减免政策适用主体范围至全部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刘晨表示,通过持续推动减税政策,一方面缓解了中小微企业经营压力,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恢复和持续;另一方面有效充盈了企业现金流,有利于企业增强抗风险能力。


  陈兴直言,在疫情干扰并未完全消除、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的背景下,今年就业压力或仍不容小觑。促就业要“三箭齐发”,主要从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注重职业技能培训、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三方面着手。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表示,增加居民收入要改革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同步或快于经济增长,在企业部门则重点应降低金融和房地产部门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说,长期来看,“公平”会是中国一系列政策变化的核心要义之一,公平兼顾所有人福利最大化、弱势群体福利最大化和机会均等。


  转自:中国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