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八部门部署实施的春风行动正在全国开展,各地集中为返乡返岗农民工、因疫情滞留的务工人员和脱贫人口、低收入人口以及各类用人单位提供就业服务。
记者从2月12日举办的2022年春风行动现场推进活动获悉,截至目前,各地已累计发放留岗红包、用工补贴超5亿元,举办各类招聘活动近1万场,提供岗位近600万个。
返岗更便利
2月9日13时许,伴随着开往广州的列车进站,36岁的杨水清开启了第5年南下打拼的日子。
与往年不同,这次他的火车票没花钱。这趟“点对点”返粤专列,免费将约600名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务工人员“接”回广东。
“心里温暖又踏实。”杨水清说,“之前从深圳回老家黎平县需要转5趟车,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票很难抢。”
走下火车,近20辆大巴车已在南站外等候。待测温登记完毕后,务工人员将分别被送往深圳、佛山、东莞等地,直接返厂。
“目前,广东各类企业已陆续复工复产,预计节后至元宵节有九成以上务工人员返粤返岗。”广东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作为用工大省和异地务工人员大省,广东省春节前超过800万外省务工人员返乡过年。
针对节后部分人员返程买票难、部分企业用工难问题,广东人社部门加强与贵州、云南等省份对接,为务工人员提供全流程返岗服务,目前已组织安排2000余班次专车、10趟专列和3次包机活动。
2月9日,河南嵩县600余名农民工也乘坐“返岗直通车”,前往江苏镇江、浙江宁波、四川成都、上海宝山等地务工。截至目前,嵩县开通“返岗直通车”38辆次,已返岗就业农民工1.8万余人。
按照八部门部署,春风行动期间,各地将引导有序外出务工,通过劳务协作和劳务品牌带动帮助劳动者就业增收,根据实际需要和疫情防控要求视情提供专车、专列、包机服务。
就业有帮扶
2月11日,四川仁寿举办春风行动户外专场招聘会。尽管天气湿冷,但是现场人头攒动,前来求职的人员络绎不绝。
求职者廖竹燕告诉记者:“以前在成都一个月挣三四千块钱,还出房租和生活费。现在在家门口就找到了每个月四五千元的工作,而且包吃包住,感到很开心。”
据了解,当天前来现场的85家企业向求职者提供了管理人员、技术工人、普工、营业员等44个工种、1万余个工作岗位,95%的岗位属上手快的普通岗位。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个人有了稳定工作,一个家庭的生计就有了基本保障。2022年春风行动提出,鼓励扶持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按规定实施乡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脱贫人口、返贫监测对象,促进就近就业创业。
2月12日,山东菏泽举办“春满齐鲁·乐业山东”系列招聘活动启动仪式,当天共有160多家企业携1万余个岗位参加现场招聘,初步达成就业意向2734人。
同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促进就业春风行动暨银川“双互动双巩固”活动启幕。后续计划召开招聘会109场次,发布岗位近8万个,为农村劳动者外出务工、就近就业“架桥牵线”。
人社部门数据显示,自今年1月起,宁夏各地已举办招聘会96场次,提供就业岗位近4万个,走访服务对象家庭6800多户,帮助就业困难人员享受就业帮扶政策3100多人,2200余名服务对象实现就业。
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表示,下一步将着力加强岗位收集和暖心服务,为易地搬迁安置区和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脱贫人口集中的地区定向投放岗位和服务,为出现疫情的地区预留岗位、延长服务、稳定预期。
用工有支持
稳就业,关键在稳企业。春风行动开展以来,各地聚焦连续生产和开工复工企业,推出稳岗稳工奖补、新增员工补贴、共享用工补贴,建立保用工稳生产工作专班,实现用工有支持。
福建出台六条措施,进一步支持企业稳岗稳工。除将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延续至2022年4月30日外,福建对在春节期间早开工早生产特别是保持连续生产的重点企业,提高一次性稳定就业奖补标准;对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给予社保补贴;对企业吸纳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就业的,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浙江杭州推出“杭十条”,落实落细援企稳岗政策,加大惠企纾困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一季度工业总产值每增加1000万元奖励1万元;对符合条件的零售餐饮业企业和个体户,最高奖励200万元;在杭实体经济企业新增贷款符合条件的,给予1个百分点的贴息补助;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组织员工返岗补贴一半包车费用,降低企业招工成本。
浙江绍兴多措并举加大稳岗留工和就业支持力度。截至目前,已返还失业保险稳岗补贴近1亿元,惠及企业3.49万家、57万多人,发放留绍务工人员消费券1810.17万元。
“下一步,各地将持续深入推进春风行动,让劳动者和企业都能得到针对性就业创业服务,符合条件的都能享受到扶持政策。”张莹说。(记者 姜琳、杨华、谢建雯)
转自:新华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