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人民健康,让老百姓收获实打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12-23





2021,守护好健康这个1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顾即将过去这一年,从国家和社会的繁荣,到每个人的幸福,都离不开“健康”二字。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

  这一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大流行状态。中国坚持“动态清零”策略不动摇,严守外防输入,为国人创造了相对安全稳定的大环境。

  这一年,中国医改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为抓手,持续向深水区进发;医保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人民群众就医负担持续减轻;积极稳妥推进优化生育政策,顺应群众期盼;织牢防护网络,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让群众在家门口闻到“中药味”,中医药传承创新焕发新彩……

  这一年,中国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稳稳地守护了14亿多人民的健康,让老百姓收获了实打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编者

  疫情

  动态清零 精准防控


  当前,全球疫情仍处于大流行状态。自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的疫情防控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突发疫情应急围堵阶段,中国用3个月左右时间取得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决定性成果;在常态化防控探索阶段,中国以严防输入为目标,以核酸检测为中心扩大预防,在2—3个潜伏期控制住疫情传播;从今年8月开始,中国进入全链条精准防控的“动态清零”阶段,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疫情发现一起就扑灭一起,努力以最低的社会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疫情,确保国内的疫情形势保持总体平稳。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是中国一切防控举措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的抗疫实践表明,14亿多人口的大国守住疫情防线,就是对国际抗疫的最大贡献。

  医改

  三明经验 开花结果


  人均医疗费用约为全国平均水平一半;医保报销比例不断提高,城镇职工医保基金却从收不抵支到连续8年盈余;医药总收入增幅明显放缓,医院工资总额却增长3.08倍……

  2012年以来,福建三明医改持续突破。从最初的治混乱、堵浪费,到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再到组建总医院、医保基金“双打包”支付,当前,三明医改已迈入“以健康为中心”阶段,初步实现了患者、医院、医生、医保多方共赢,被习近平总书记评价为“人民至上、敢为人先”。

  今年10月,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要求,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加快推动实现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等小病在乡村解决。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学习三明医改经验,积极探索创新,推动三明经验正在全国更大范围开花结果。

  医保

  三重保障 红利释放


  越来越多的常用药、救命药纳入医保目录;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已覆盖全国;医保联网覆盖面更广了;困难人群有特殊保障……中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立以来,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逐步提升。2020年全国基本医保参保人数13.6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参保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超过70%。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功能互补衔接,有力确保“看病有制度保障”。

  中国织就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今年“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医保继续发力——国家医保局、财政部明确,促进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互补衔接;国家财政强力支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卫生健康支出18659亿元,民生保障水平日益提升。人民群众就医负担持续减轻,全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医保改革仍然在路上,改革红利将不断释放,更好维护人民的生命健康。

  三孩

  政策体系 配套支持


  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当前,中国正处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的重大战略机遇期。立足国情,遵循规律,中国决定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配套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有利于保持人力资源禀赋优势,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利于平缓总和生育率下降趋势,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有利于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了让更多家庭“愿意生、养得起、养得好”,2021年度中央预算内投资70亿元下达各地,支持新增示范性婴幼儿托位6万个,将参保女职工生育三孩费用纳入生育保险待遇支付范围;多地探索设立育儿假或延长产假……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纷纷出台,助力释放生育潜能,支持生育、养育和教育的政策体系正在形成。

  公卫

  织牢网络 重在预防


  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5月13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中国公共卫生体系改革迈出关键一步。新机构的成立,不仅能更好地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组织并调动力量进行防控,还能顺应健康发展新趋势,积极应对人民健康发展新需求。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为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中国将强化监测预警、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建设15个左右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升级改造20个左右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控救治基地、20个左右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

  当前,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加紧建设,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紧锣密鼓,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加速推进……一张强大、牢固的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正在编织,将稳稳兜住14亿多中国人的健康。

  中医

  守正创新 大显身手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成为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中医药全程深度参与疫情防控救治,有效降低了发病率、转重率和病亡率,提高了治愈率,为抗击疫情、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作出重要贡献,也让广大群众对中医药有了更多的认识、建立了更深的信任。

  中医药服务有“简、便、验、廉”优势,在基层有着广阔空间。目前已有98.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7.1%的乡镇卫生院、85.9%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71.3%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基本解决了人民群众在家门口“看中医、吃中药”的需求。

  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中国启动了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等重大工程项目,实施了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治未病健康工程等,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正驶入“快车道”,为守护百姓健康作出更大贡献。(记者:王美华)


  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农村贫困人口患病“家底”摸清 已救治260多万人

    国家卫计委启动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以来,按照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要求,精准施策,分类救治,将健康扶贫落实到人、精准到病,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7-06-07
  • 国办印发国民营养计划 六大行动改善营养健康水平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内国民营养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实施策略和重大行动。
    2017-07-14
  • 中国医改护航“健康中国”

    中国医改护航“健康中国”

    近5年来,我国医改持续深入推进,一张覆盖全国的基本医疗保障网络逐步成型,成为我国医改最大的亮点之一。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全民医保制度的基本建立实属难得。
    2017-08-07
  • 我国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目前,我国多项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例如人均预期寿命从2010年的74 83岁提高到2016年的76 5岁,孕产妇死亡率从2010年的30 10万降为2017年的19 6 10万,婴儿死亡率从2010年的13 1‰降为2017年的6 8‰。
    2018-02-14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