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深化经贸合作向世界释放积极信号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9-14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东博会)13日落下帷幕。本届东博会规模扩大,国际参与度进一步提升,签约项目总投资额创历届之最。东博盛会正谱写中国与东盟携手世界前行的壮美篇章。


  当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中国与东盟各国共话发展、共谋商机、共享机遇,不断深化经贸合作,向世界释放积极信号。


  这是为世界提供合作平台的信号。中国与东盟坚定支持多边主义、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以合作共赢的开放姿态为各国扩展经贸合作提供平台,越来越多企业借助东博会寻找新商机。


  本届东博会首次设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展区,吸引多国机构和企业参展,包括许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企业。


  合作取得累累硕果。展会期间各方共签订合作项目179个,总投资额3000.8亿元人民币,较上届增长13.7%;签约项目聚焦实体经济,具有重大项目多、规模大等特点。


  泰国开泰银行高级副总裁蔡伟才表示,作为世界两个充满潜力的发展市场,东盟与中国紧密合作对世界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这是向世界展示合作范本的信号。今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从磋商伙伴和全面对话伙伴到“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再到“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合作关系不断深化,为世界经贸合作提供良好范本。


  面对疫情大考,双方保持良好合作势头,取得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以及RCEP正式签署等丰硕成果,彰显区域经济韧性与活力。


  新加坡时政评论员翁德生认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国家发展需求紧密对接,双边合作伙伴关系稳步推进势不可挡。印度尼西亚智库亚洲创新研究中心主席、印尼东盟南洋基金会主席班邦·苏尔约诺表示,双方互利共赢合作已成为发展中国家间合作典范。


  这是与世界共享合作机遇的信号。中国与东盟共同维护开放合作环境,确保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稳步拓展经贸合作。双方不断以实际行动支持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提振全球经济复苏信心。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不断促进优势资源互补,优化区域产业配置,促进产业深度融合,提升区域经贸往来,为区域经济发展进一步与世界接轨提供机遇。老挝国家工商总会副会长塔农辛·坎拉纳表示,在RCEP框架下,双方经贸合作有助于增强商业信心,有利于加强区域内经济平衡发展、推动全球经济增长。


  新加坡副总理兼经济政策统筹部长王瑞杰表示,东盟与中国关系蓬勃发展,不断深化,希望双方未来继续扩大合作领域、加深合作内容,为全球人民福祉贡献坚实力量。


  共享经贸合作发展机遇,共创世界经济增长红利。中国与东盟深化经贸合作让世界看到区域经济合作的无限活力与发展潜力,感受到中国与东盟合作释放出的强烈信号。中国与东盟将携手世界一道,迎接更加令人期待的未来。(执笔记者:王嘉伟、孙一;参与记者:赵曼君、辛睿、林凡诗、黄庆刚、胡佳丽、宋宇、蔡蜀亚、汪奥娜、郑世波、林昊)


  转自:新华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拾级而上”

    7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中国贸促会等部门负责人介绍了第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有关情况。据介绍,本届博览会与投资峰会将于9月12日至15日在广西南宁同时举办。
    2017-07-11
  • 城市合作“连点成网” 提升中国东盟互联互通水平

    城市合作“连点成网” 提升中国东盟互联互通水平

    。从不断开辟的旅游线路到跨国多式联运通道建设、区域信息化建设,受访人士认为,近年来中国—东盟城市合作“连点成网”,不断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助推各领域合作走向深化。
    2017-09-11
  • 中国—东盟合作助推“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东盟合作助推“一带一路”建设

    4年前,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在哈萨克斯坦首次被提出。4年后,哈萨克斯坦作为首个“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出任第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特邀合作伙伴。
    2017-09-17
  • “一带一路”引领中国东盟合作提质升级

    “一带一路”引领中国东盟合作提质升级

    近年来,在中国与东盟各国共同努力下,双方在各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合作共赢的步伐不断向更广更深领域迈进,而“一带一路”建设正日益扮演着双方合作提质升级的引领角色。
    2017-11-13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