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台阶,达到32189元,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如期实现。
2019年,中国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77.3岁,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中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改革开放之初分别为6.7平方米和8.1平方米,2019年分别增长到39.8平方米和48.9平方米。
高铁改变着人们的出行和生活方式,给人以满满获得感。350公里/小时的速度,各大城市群1小时畅行,京沪4小时、京广8小时,“早饮广州茶、晚尝北京鸭”成为现实。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获得感,不仅是物质上的丰厚,更是老百姓在生活中切实感知到的欣喜感、满足感和对未来的信心。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中国人,逐步讲究消费升级,追求养生长寿,热衷于跨城体验,希冀于居住品质。而这些期待,正渐渐成为现实。
从49.7元到32189元——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了
太湖之滨,苏州市横扇社区是著名的“羊毛衫之乡”,当地农民张立春如今已年近花甲,即将退休。
“年纪大了我也不怕,因为荷包越来越鼓了。”他掰着手指头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说,几年前村里开始实施土地流转,他每年都能领到超过5000元以上的分红。空闲之余,他在亲戚家的羊毛衫厂上班,一年到手工资有5万余元。此外,通过房屋出租、银行理财等投资,他每年还能有近万元的收入。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张立春一样钱袋子鼓起来的老百姓还有很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保持了快速增长。1949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9.7元,201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228元,名义增长566.6倍,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59.2倍,年均实际增长6.1%。
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台阶,达到32189元,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如期实现。
随着老百姓手头不断宽裕,消费水平也在逐级提高。数据显示,1956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仅为88.2元,到2018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9853元,名义增长224.1倍,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28.5倍,年均实际增长5.6%。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继续提升至21210元。
从35岁到77.3岁——平均预期寿命提高了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满足人们对于健康的新期盼,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成为党和国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方针。
6月下旬的一个清晨,记者走进了位于上海浦东北蔡镇的一家卫生服务站,几位老人正排队取药。68岁的陆奶奶告诉记者,她这次来取的是高血压药。以前,药吃完了要跑大医院去配,现在社区医院就能取药,这得益于上海的“延伸处方”创新举措。记者了解到,从2015年开始,只要和家庭医生签约的病人,特别是老年慢性病人,便可在家门口取药,省去了跑大医院的麻烦。
类似的举措已在全国多地实践。如杭州积极探索大医院的处方药下沉到社区医院,又尝试社区医院和大型药房的资源合作,南京开展三甲医院和社区医院结对子。
从当年简陋的“村卫生室”到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全面覆盖,从“赤脚医生”到家庭医生,中国的医疗服务体系正不断健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进路上,中国的医疗条件和卫生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1年6月24日发表的《中国共产党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伟大实践》白皮书显示,2019年,中国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77.3岁,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十三五”期间,我国健全全民医保制度,基本医保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从2015年的29.3%降至2019年的28.4%,为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低水平。
从6.7平方米到39.8平方米——“有房子住”演变为“品质建筑”
来到上海黄浦区老西门附近的石库门里弄,这一片海派气息的老旧平房即将迎来拆迁。有居民告诉记者,虽然舍不得市中心的黄金地段,但现在动迁安置房的住房条件和周边配套都比较完善,让他对未来的居住生活充满信心。
“螺蛳壳里做道场”“一斗室住三代人”曾是中国普通民众的居住写照,棚户区、大杂院、城中村曾经遍布各地。如今,一幢幢现代化的住宅楼拔地而起,中国民众住得越来越宽敞、越来越舒心。
《中国共产党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伟大实践》白皮书显示,中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改革开放之初分别为6.7平方米和8.1平方米,2019年分别增长到39.8平方米和48.9平方米。
为了让动迁居民住得安心、放心、舒心,安置保障房的品质也明显提升。上世纪九十年代建设的1.0时代的保障房,解决了“有房子住”的问题。进入新世纪的2.0时代的保障房,则基本满足了居住功能。目前大量建设的3.0时代的保障房,在功能提升的基础上满足了居民基本的生活配套需求。而4.0时代的保障房,将从“品质建筑、周到服务、成熟配套、文化传承”四个维度进行全面提升,从根本上提高群众居住环境品质。
除动迁外,近年来,老旧小区改造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29万个,占年度目标任务的42.4%。“十四五”期间,全国计划再改造3500万户,基本上完成2000年底以前建成的需要改造的老旧小区。
从35公里/小时到350公里/小时——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
1909年,“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主持修建,中国人自行筹资、设计、施工和运营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建成通车,尽管时速只有35公里,但开启了中国铁路建设的新纪元。
今天,中国高铁已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中国高铁不仅造福国民,还联通世界,带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对于家住上海嘉定区的李远平来说,每年夏天最憧憬最期待的事就是吃上地道的湖北潜江小龙虾。她对记者说,没有高铁时,从上海到潜江路上要耗时一天。有了高铁后,早晨出发,中午就可以坐在潜江的小店里享受美食了。
“最近两年更方便了,潜江小龙虾坐高铁来上海了,我们足不出沪,就能享受地道的潜江小龙虾。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了!”李远平说。
高铁改变着人们的出行和生活方式,给人以满满获得感。350公里/小时的速度,各大城市群1小时畅行,京沪4小时、京广8小时,“早饮广州茶、晚尝北京鸭”成为现实。
转自:上海证券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