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将迎来建党100周年的“高光时刻”。
从百年前的13人建党,到如今拥有9000多万党员,成为世界第一大政党;从播下革命火种的嘉兴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世界巨轮,带领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人们不断发出“时代之问”: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何在?亿万人民何以如此拥戴这个百年大党?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从南湖红船扬帆启航,到走出西柏坡“进京赶考”;从改革开放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坚冰,到奋进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正是牢牢把握“国之大者”,坚持站稳人民立场,勇于自我革命和自我完善,从而一举改写了中华民族的命运轨迹,创造出世所罕见的发展奇迹,让“民富国强”逐渐从梦想照进现实。
“赶考”永远在路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梦在即,我们党又迎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人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锚定党中央擘画的宏伟蓝图,乱云飞渡仍从容,不忘初心再出发。
赶考:百年逐梦 还看今朝
走得再远、飞得再高,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2021年6月,中共一大纪念馆,游人如织。“日出东方——从石库门到天安门”历史组画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感怀。上海、南湖、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北京……一个个红色地标,铭刻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从黑暗走向辉煌的印迹。
百年光阴,不过是历史长河一瞬间;但从饱经苦难到铸就辉煌,却要熬过一个个漫长的暗夜,闯过一道道娄山关、腊子口。
南京静海寺,明朝时期为表彰郑和下西洋之功而建。寺名取意四海平静、天下太平。然而在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第三年,清朝代表和英国侵略者在此议定了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自此,中国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沼,苦难深重,命运多舛。无数仁人志士苦寻救亡图存、革新图强之道,但他们的强国梦想最终都夭折了。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惊醒了东方睡狮,催生了中国共产党。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一群平均年龄28岁的热血青年,划动民族复兴的“红船”,开启了百年奋斗的伟大征程,最终实现和迎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历史将永远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成功解答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历史课题。
——历史将永远铭记,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迎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成功进行了工商业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新中国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初,“人均钢铁产量只够打一把镰刀”。面对“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的现实,我们党豪迈地提出“一张白纸,好画最美的图画”,冲破重重考验,带领人民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第一批不锈钢出炉、第一批汽车下线、第一辆拖拉机出厂、第一座长江大桥修建……“一五”期间的工业生产成就,远超旧中国的100年。
从“一五”到“十三五”,在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长河里,从桥梁到水利,从能源到交通,从军事到航天,一项项令世界瞩目的重大工程横空出世,见证了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跃升。
——历史将永远铭记,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推动改革开放,激发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圆满回答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时代课题。
1978年,安徽小岗村一间破旧茅草屋内,18名农民冒险在“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把集体土地承包到户,实行农业“大包干”,由此拉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从分田到户解决吃饭问题,到打破“铁饭碗”激发企业动力和市场活力,再到打开国门搞建设实现开放共赢……改革开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高水平开放——依靠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我们党带领亿万人民实现了伟大历史转折。“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
——历史将永远铭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2020年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十三五”期间,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到4亿多人,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基本建立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从“一张白纸”,到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从基本解决温饱,到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年征程,一代代共产党人接力书写“最励志的创业故事”。
迎考:“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巨轮远航,难免遇上风浪暗礁。但中国和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历经风雨中成长,在应对挑战中壮大。
2020年,本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但却遭遇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冲击,世界经济陷入二战结束以后最严重的衰退,加之个别国家遏制打压全面升级,内忧外患带来巨大挑战。去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下降6.8%,为1992年中国公布季度GDP数据以来的最低值。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
面对“疫情大冲击、中国怎么办”的世界之问,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精准应对变局,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推出一揽子力度空前的对冲政策。
短短数月,中国经济率先走上复苏轨道。去年一季度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回升至4.9%。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天问一号逐梦而行、嫦娥五号奔月取壤、奋斗者号万米探海、北斗系统建成开通,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建设提速,通信产业规模比2019年翻了一番……这一年,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步伐加快,新动能新业态不断涌现。
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中国共产党运用政治智慧和担当行动,又一次向世界生动展现了“为什么能”。
2020年11月15日,中国政府与东盟十国及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同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这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从“一带一路”、亚投行,到实施外商投资法、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从扩容自由贸易试验区到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深圳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中国高水平开放步伐更加坚实有力。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之下,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这艘巨轮的航向、速度和担当关乎世界前途。今天,“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愈发具有现实意义。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
放眼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们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冠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
环顾国内,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一些领域“卡脖子”问题突出,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民生保障还存在短板。
知重负重,攻坚克难。
——面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调整,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深入挖掘消费潜力,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大补短板、强弱项力度。
——面对科技创新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面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一个个重大国家战略,联南接北、承东启西,构建起区域发展新格局。
——面对可持续发展问题,我国正以更大决心推进绿色发展。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道远且长,虽远必达;心之所向,行必能至。
启航:奋进新时代 “赶考”再出发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从全面小康路到现代化发展新征程,新时代“赶考”再出发。
时间定格在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顺利“入住”天和核心舱。这是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飞天梦,强国梦。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卫星运行绕地球一周114分钟,用20.009兆周的频率播送着《东方红》乐曲,响彻万里长空茫茫宇宙。
一百年雄关漫道,九万里风鹏正举。从“两弹一星”到“嫦娥”探月,从“长五”飞天到“蛟龙”入海,从光量子计算机问世到FAST“观天巨眼”搜寻百亿光年外的宇宙信号……一项项自主创新历史飞跃的背后,既是中国速度、中国奇迹的缩影,更彰显伟大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纵观百年发展史,中国崛起的成功密码,从来都深植于人民群众,依托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经过几代人的长期努力,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既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不屈不挠、长期奋斗的丰硕成果,更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启航新征程、扬帆再出发的新的历史起点。”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学术和编审委员会主任陈理表示。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新方略”正筑就新时代中国发展宏伟蓝图。
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号”巨轮穿越惊涛骇浪,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彰显应对“大考”的从容。
“通过‘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到2025年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迈上新的大台阶,为到2035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夯实更厚实的基础、创造更好的条件。”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表示。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我们党郑重宣示“大就要有大的样子”。这“大的样子”,正是来自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形成的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伟大理想。
2021年6月1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中国共产党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时代高地。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是中国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之一。实现共同富裕意味着要从根本上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一次次考试,一张张答卷,无不印证着那颗坚守的初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人以此开天辟地,也必将以此开创未来。(记者 宋振远 班娟娟)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