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顶层设计布局、建立初步标准体系和开展车联网先导示范区后,车联网产业应用只差“临门一脚”。
11月21日,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车辆智能管理)》的意见。
“现有技术仍存在瓶颈,面对复杂的交通运输环境,打造‘人-网-车-云’多维高度协同,需要依托关键技术的突破。”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郑四发在日前举办的2019中国(武汉)国际新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与合作峰会上表示。
企业密集布局车联网“蛋糕”
“聪明”的车与“智慧”的路正离消费者越来越近。
来自申港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随着车联网产业链的不断成熟,2020年有望成为车联网实际应用的开局之年。
作为载有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通信设备的车辆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车与X(即车与车、人、网、云)之间的全方位链接,车联网被视为未来交通出行变革的终极答案。随着国家支持政策的密集出台,车联网(智能网联)产业已经成为国内政府推进网络强国、制造强国、交通强国的重要抓手。
2017 年,工信部、国家标准委发布《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明确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和标准体系框架。2019年9月,国务院发布《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了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 驶、车路协同)研发,提升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
利好政策推动之下,相关车企开始抢滩布局。早在2015年,百度就率先推出车联网解决方案CarLife,同年阿里巴巴与上汽宣布战略合作,共同投资10亿元设立了互联网汽车项目基金。腾讯也在智慧出行领域屡屡“下棋布子”。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腾讯已经与22家车企达成战略合作,有18家车企在使用腾讯云服务,超过45款车型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主要研发及生产V2X技术(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的零部件企业均胜电子,也在近日宣布旗下宁波均胜普瑞智能车联有限公司与德国普瑞子公司普瑞车联公司整合为全新的均胜车联事业部,将专注于车联网技术的研发与生产。
“随着大变局的到来,汽车产品的定义越来越模糊,汽车产品也越来越需要重新定义。智能网联的发展将推动汽车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我们生活的第二个空间。”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学院汽车研究所教授高利如是说。在其看来,车联网将成为汽车行业新的增长点。
车联网产业大幕已经开启。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车联网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规模预计将近1800亿元。随着车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到2020年将超2000亿元;2022年或将近3000亿元。
成本技术安全难题仍待解
5G技术的应用落地,或成为车联网产业加速的引擎。这项具有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高可靠的最新技术,或在自动驾驶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得到充分应用。
11月22日,在首届世界5G大会闭幕式上发布的《北京市5G产业白皮书(2019)》显示,北京将构建5G车联网,大力推进以车路协同为特色的新型智慧交通发展。
“武汉也在大力推动5G网络落建设和车路协同系统。” 武汉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基地项目工作专班副主任林江鸿介绍,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覆盖90平方公里,将为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和探索提供平台。
据悉,示范区范围覆盖居民区、商业区、物流区、工业区、旅游风景区等,场景丰富。截至目前,武汉市政府已经发放14张道路测试牌照,包括3张国内首发的商业试运营牌照。
示范区先行为车联网产业应用提供有效可靠的经验,但5G成本难题却日益凸显。“极致的体验背后一定隐藏着极致的成本。车联网产业落地应用必须通过各种办法降低成本,5G网络的推进需要把握节奏,不能一蹴而就。” 湖北联通产业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杜军建议。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5G成本,作为一个全产业链协同合作的产物,车联网产业依然面临着关键技术瓶颈、安全等级较低等挑战。
“人、路、机耦合加上交通路况的动态和复杂性,造成驾驶员难以适应,解决这一问题则需依托网联式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郑四发表示。
利表示。为耦合加上交通路况的动态、复杂性使得现有技术重新定义,“智能汽车的复杂度不是单靠某一家或是某一类企业的努力就能实现的,产业链上的所有参与方需要充分合作,打通技术壁垒,寻求联盟式发展。当前的车联网安全依然处在初级阶段。” 高利坦言。(中国工业报记者 江晖)
转自:中国工业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