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行业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今天终于等来了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阶段。”日前,世界汽车组织第一副主席、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董扬,在第四届中国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大会上指出,
“中国有发展燃料电池的优势和明确的应用场景。现在,纯电动汽车显然不适合商务车、长途、城市间公路,这就是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的重大场景。”
当前氢能以及氢燃料电池产业前景备受关注,对此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张克林表示, “氢能燃料电池是全新的产业领域,它的发展和成熟将对未来的能源和动力体系产生颠覆性影响,涉及工业和经济的各个领域,因此,相关部门要充分调研,谨慎决策,选择有效的路径和发展措施,推动产业的发展。”
近日,一直从事氢燃料电池研究的北京新研创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齐志刚博士向记者表示,尽管现阶段大规模普及还存在各种难题,但 “可以预计,到2030年,行业的成本会下降一半,届时产业将会得到更大发展空间。”齐志刚对于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信心满满。
氢能利用途径正在拓宽
氢能以及氢燃料利用源自于上世纪全球爆发的石油危机,出于对能源战略安全的考虑,西方国家率先启动了氢能替代石油的可行性研发。
荷兰是欧洲第二大氢能生产国,在此次产业大会上,荷兰政府经济事务与汽车政策部工业与创新司司长MichielSweers指出,氢能是实现国家目标和能源转型非常重要的元素。
据介绍,鉴于荷兰能源体系一体化要求,作为清洁燃料,氢能对于该国的行业和工业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尽管荷兰也是一个天然气消费国,有95%的家庭与天然气网相连,但该国政府已经决定要逐步淘汰天然气的使用,到2030年彻底淘汰,以此实现净化空气的目标。
目前,荷兰计划对现有天然气的管网和基础设施改造成运输氢能的管网和基础设施。MichielSweers表示, “氢能不仅能用于交通运输,还能够用于许多其他行业,80%的氢能需求将是来自各个行业。”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标准化与技术评价中心主任张亮指出,基于2018年燃料电池应用市场发展的情况,虽然现在政策层面主要集中在交通领域,但在未来的两三年,燃料电池在能源发电,集中式发电领域的应用或将取得相对的突破。
对此,国际氢能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毛宗强认为, “现在大家普遍关注燃料电池、关注交通,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思路一定要广。” “在减排路上,可以用氢电代替煤电,也可以利用氢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保障电力安全。”
他指出,氢能应用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方面是用作燃料,一个用作能源。氢能用途众多,氢燃料电池汽车仅仅是一部分。根据世界能源委员会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能源的18%将由氢提供,用在交通方面,包括燃料电池汽车,轮船甚至飞机,都有可能成为重要的产业应用方向。
行业发展瓶颈有待破解
据了解,目前在中国运营的加氢站只有18座,稀少的加氢站推动了近年来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但是事实上距离普及推广氢燃料电池的需求相差很远。
作为行业资深人士,北京中科富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金林指出,我国是产氢大国,每年大概有2400万吨氢产量,其中98%用于化工领域。而在技术方面,目前氢供应问题主要瓶颈在于储运,除了欧洲有一些长途运输的氢气管道以外,国际上储运氢一般是压缩氢气和液态氢气,二者相比,液态氢的储运在运输成本、效率以及占地面积都要比压缩氢气要有很大的优势。
高金林指出,不管用何种方式制氢,液态储运是最终结果,因为这样氢气利用的成本是最低的,同时液态氢的加氢站比气态氢的加氢站建设成本低。目前, “我国在氢的液化工厂方面,相关的技术,相关的设备,几乎都是空白,同时还没有相关法规,液态氢如何储运的法规标准、法律、管理相关的制度几乎都是空白,所以目前液氢还不能在普通公路上运输,这是现存的问题。”
此外, “因为我们没有相应的标准法律、法规以及管理办法,所以现在从制氢、运氢以及加氢站的审批相当困难,手续相当复杂,几乎没有相应政府部门负责审批工作。还有一个更关键的问题,随着2015年危险货物编号被取消,导致液氢如果在公路上运输没法申请,没有相应部门接受申请,但是在一些发达国家都是把液氢和汽油作为燃料在公路上进行运输的。”
燃料电池布局应由东到西
针对当前的氢能以及氢燃料电池的产业利用问题,毛宗强指出,加氢站的数量和燃料电池的数量不是线性关系,而是指数关系。按照现在的势头发展下去,当氢燃料电池汽车达到了千万量级,加氢站系统比加油站系统价格更低。
对于行业发展,毛宗强给出了一条发展路径。他指出,氢燃料电池的发展适合资本富集的地区,适合人口密集的地方。为此,氢能产业的利用发展包括燃料电池是有阶段的。在中国,应该是先东后西,先南后北,先经济发达,再欠发达,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在此次产业大会上,张克林强调指出,近年来,尤其是今年氢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后,氢能燃料电池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技术方向,未来前景十分广阔,但技术型和经济型面临的挑战也十分严峻。
张克林建议,相关部门要充分重视技术和装备的发展。氢能燃料电池产业的核心驱动力是技术装备的进步和发展,所有的资金、资本、市场和政策都离不开技术装备的支撑。氢能燃料电池产业的未来在于自身技术和装备的进一步的发展。
此外,还要加强产业上下游的协同协作。根据中机联的调研情况,氢能燃料电池产业链大半分布在机械工业,包括汽车、电工电器、通用机械、特种设备、精密制造等多个领域, “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对于推动氢能燃料电池发展是十分有益的。”张克林说道。(记者 杨明)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