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联合日前发布的《中国电力工业现状与展望(2019) 》提出的电力“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及优化建议(以下简称“评估”)指出,经过“十三五”两年发展,我国电力工业重要目标(指标)大部分在按计划推进或超额完成。“十三五”前两年,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 5.7%,高于规划预期增速区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年均增长7.9%,高于规划预期年均增速(5.5%);截至2017年底,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38.7%,比2015年提高3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由2015年的27%提高到30%。
评估指出,我国人均用电量处于相对低位,特别是第三产业和居民用电占比仅为 28%,随着再电气化进程加快,“电能替代”持续推进,未来我国电力需求预计有较大增长空间。评估建议,适度调高电力需求目标:将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预期目标调增至7.6万亿千瓦时左右。
评估还对我国电力未来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我国西南水电开发潜力巨大,待开发水电占比超过67%。但弃水现象突出、水电企业承担的税负过高、后续水电开发难度加大等问题,导致水电竞争力逐步下降。“水电仍保持2020年3.4亿千瓦的发展目标。‘十三五’及以后还须开工建设一定规模的水电。加快怒江中下游、金沙江上游和澜沧江上游水电开发建设,力争2035年装机达 4.8 亿千瓦。
煤电方面,评估认为,煤电是我国主体电源,具有明显经济性优势。业内专家对此表示,随着新能源加速发展和用电特性变化,系统对调峰容量的需求将不断提高。未来我国煤电发展应坚持“控制增量、优化布局”的原则。评估建议,2020年煤电装机目标继续控制在11亿千瓦左右。力争2030年煤电装机目标控制在13亿千瓦左右,达到峰值。
对于电力电量平衡和电力流,评估提出,建议加大“西电东送”电力流规模,2020 年“西电东送”电力流规模由2.7亿千瓦提高到3亿千瓦左右。
关于电力改革和市场化建设,评估指出,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省间壁垒问题突出、电力价格形成机制仍不完善,制约了电力资源大范围配置的效率,建议健全完善政策机制,加快建立透明高效的全国和省级电力市场平台,并健全辅助服务机制,通过市场化手段,充分调动电力企业和用户参与辅助服务的积极性。(实习记者 杨晓冉)
转自:中国能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