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领域再添新“玩家”。
近期,知乎开始低调上线一款名为“即影”的短视频。据悉,该款短视频APP仍处于内测状态,目前唯一能够注册登录的方法和渠道就是与微信账号进行关联。同时,该APP鼓励用户将视频转发到朋友圈,或将邀请好友链接转发给微信好友。
在BAT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短视频的背景下,知乎为何要切入该领域?短视频领域的竞争趋势是否会发生变化?
短视频成新“红海”
早在去年6年,知乎就传出了做短视频的消息。彼时,知乎App在原有“关注”、“热榜”、“推荐”的首页结构上,新增了“视频”专区,统一展示知乎平台上的精选视频内容。据悉,独立后的视频专区,将以时间、热度、兴趣为排序机制,涵盖生活类、新知类以及人文类等内容角度。而今随着知乎短视频APP“即影”的内测,更印证了知乎做短视频的决心。
起家于网络问答社区,知乎在知识分享平台领域可谓翘楚。但在短视频领域,情况就不太一样了。
在短视频行业,有“南抖音、北快手”的说法,在行业第一梯队,分布着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平台。互联网巨头自然不会放弃这块大蛋糕:这边有腾讯大力扶持微视、百度深度布局好看视频,那边有阿里低调上线以电商为主要功能的“鹿刻”短视频APP。
“短视频是知乎探索商业化变现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丰富其自身产品业务线和使用场景的重要做法。”短视频行业从业者董建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此前,知乎曾经进行裁员,扩张最快、人员最多的商务团队成了重灾区。知乎的付费团队也曾换过几次负责人,据悉OKR(目标及关键成果)不达标是主因。
除了知乎自身商业化的考量,短视频领域的巨大前景也是其所看中的。董建表示,相对于长视频,现在很多人更倾向于观看短视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短视频拥有天然的优势。
事实上,短视频的用户量也在不断攀升。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将达3.53亿人。根据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短视频用户规模为5.94亿,占网络视频用户的97.5%。预计全年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超118亿元,同比增长106%,在整个视频内容行业市场规模中的占比迅速扩张。
并且,在用户注意力趋向于碎片化的时代,短视频能够快速吸引用户眼球。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谁的产品能最大限度吸引用户注意力,占领用户时间,谁就能脱颖而出。
转型势在必行
尽管短视频行业仍保持着向上的势头,但拐点也在悄然出现。一方面,试水于2011年的短视频领域不断涌现新玩家,渐渐完成了用户教育和积累。而另一方面,短视频的人口红利和热度也在不断散去。短视频领域内容的题材、形式和数量需求以更高倍数激增,初期的内容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所需。因此,短视频市场需要更为创新的内容发展机制、产品价值观和商业模式。
“转型已经势在必行。”董建表示,现在短视频平台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玩模仿、秀萌宠、拼搞笑成为吸引用户的“惯用伎俩”,然而差异化才是能吸引用户的关键。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副教授付晓光分析,当一个现象级的短视频作品出现后,基于吸引流量的目的,同类型产品的数量会在一段时间内激增。市场饱和后会重新启动竞争机制,优质内容的短视频会留下,而单纯模仿的劣质短视频将被淘汰。
除去同质化严重,当巨头纷纷入场后,短视频竞争的持续升温也导致该领域乱象丛生,内容低俗、侵权等现象时有发生。此前,国家版权局约谈了抖音短视频、快手、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美拍、秒拍、微视等15家企业,责令相关企业进一步提高版权保护意识,切实加强内部版权制度建设,全面履行企业主体责任。
处于风口浪尖的短视频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呢?
有分析指出,经历一番整顿,回归内容、回归原创应当成为短视频平台的追求。一味崇尚爆款的时期已经过去,如今短视频App要留住用户,头部内容的优质与否是核心,内容为王永不会变。而在内容为王背后其实是定位,能不能针对用户群推出高品质的短视频产品,是取胜的关键。
目前,几乎每一家短视频平台都在整顿内容、提升内容品质方面有所作为。比如美拍此前启动了MCN战略,抖音、微视、快手等平台也都陆续达成了与MCN机构的合作,以提升平台上优质内容的数量。今日头条旗下的西瓜视频此前还宣布,豪掷40亿进军直播、自制综艺等视频内容领域。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不断提升品质之外,未来两年垂直领域的短视频内容将得到大力发展。一方面是由于资本对短视频内容生态的扶持,使得更多垂直领域的内容创作者可以提供高质量的短视频内容;另一方面,消费者在养成短视频的消费习惯后,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会对垂直细分领域的内容产生更多的需求。具体来说体现在三方面:即垂直内容维度细化、增多;垂直领域内容创作者数量增长,垂直内容质量提升;垂直领域内容商业价值和变现手段更多。
可以说,内容是本质,平台是媒介,提升内容质量、树立良好品牌形象才是根本。方兴未艾的短视频行业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有更多想象与期待的空间。(记者 陶娅洁)
转自:中国产经新闻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