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引领 国家高新区唱响高质量发展强音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11-29





  30年来,国家高新区坚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由“量”的增长向更加注重“质”的提升转变。国家高新区在经济发展持续稳中向好的同时,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实现了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为主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转变。


  30年来,国家高新区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由单纯发展产业向更加注重科技、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国家高新区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遵循科技创新、园区经济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内在规律,努力打造科技、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谐发展的现代科技新城,为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现代化城市进程、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示范。


  今年上半年,天津滨海高新区商品销售额达2115.9亿元,同比增长8.9%;外贸进出口达174.78亿元,同比增长59.2%;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达300.05亿元,同比增长43.8%;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4.3%。


  今年上半年,杭州高新区(滨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持续领跑,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560亿元,同比增长11.8%,比全国数据高5.0个百分点,并高于浙江省、杭州市4.2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济南高新区实现生产总值518.4亿元,同比增长10.1%。占济南市的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达到13.2%。名义增长达到34.9%,对济南市贡献率达到26.9%。


  今年上半年,昆山高新区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0亿元、工业总产值57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5%、5.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5.2亿元,同比增长11.3%,税收占比94.2%。


  ……


  今年上半年,156个国家高新区共实现营业收入15.38万亿元,同比增长9.4%;净利润9734亿元,同比增长12.9%;实缴税费8640亿元,同比增长13.1%;新注册企业数16.7万家,同比增长22.3%;出口1.53万亿元,占全国货物出口总额的20.2%。


  经过30年的发展,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有力支撑了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国家高新区已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阵地;成为我国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成为转方式、调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创新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


  30年来,国家高新区始终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路径和模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从1991年设立之初到2001年,国家高新区企业营业总收入超过万亿元,用了10年时间;到2010年,企业营业总收入超过10万亿元,用了9年时间;之后用了4年时间,到2014年,企业营业总收入超过20万亿元。2017年,156家国家高新区实现营业总收入33.2万亿元,GDP总和9.52万亿元,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1.5%;全口径出口3.45万亿元,占全国货物和服务出


  口总额的20.4%;全年税收收入1.20万亿元,较2016年增长20.1%,占全国税收收入的8.2%;新产品实现销售收入73597.0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33.3%。国家高新区中,33家国家高新区生产总值占所在城市的比重超过20%,13家国家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占所在城市的比重超过30%,4家超过50%。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所在城市的亮丽名片,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光谷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


  国家高新区成为持续提升创新效率和能力的重要动力。2017年,156家国家高新区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6748.2亿元,同比增长25.4%,占全国企业R&D经费支出的38.6%;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园区生产总值(GDP)比例为7.09%,是全国研发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12%)的3.3倍,占全国企业R&D投入的47.1%。77家国家高新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试点(或示范)园区,国家高新区企业共拥有有效专利145.5万件,其中拥有发明专利52.3万件。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占全国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的18.2%;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29.4%;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70件)是全国平均水平(9.8件)的27倍以上。特别是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目前中关村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8万件;累计主导创制发布标准7858项,其中国际标准330项;在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芯片、无人驾驶、高清和液晶显示技术等领域走在国际前列。


  国家高新区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策源地。国家高新区集中攻关关键领域关键环节,持续推进产业组织创新,新兴产业生成能力不断增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3D打印、可穿戴设备等新业态在国家高新区不断涌现,培育形成了中关村新一代信息技术、武汉东湖光电子、深圳通信等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东湖光纤光缆、光器件、激光产品国内占有率均超过50%,张江集成电路产业产值约占全国35%,天津高新区新能源领域风能产业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30%。


  国家高新区成为不断产生重大创新成果的主阵地。国家高新区在高效能计算机、人工非线性晶体、纳米材料和印制、智能机器人、中文信息处理、量子通信、柔性显示、人用禽流感疫苗、燃料电池技术和应用等方面相继获得重要突破,开辟了产业发展新方向。特别是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先后诞生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超级计算机、中文搜索引擎、集成电路器件工艺、高铁运行控制、绿色纳米印刷、5G移动通信、人工智能芯片、石墨烯材料制备、液态金属增材制造、柔性AMOLED显示、创新药物与医疗器械等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变革性重大科技成果。2017年,中关村企业有51项(通用项目)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36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占国家进步奖通用项目的27.3%,15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占国家发明奖通用项目的30.6%。


  “五谷丰登”照亮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说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能不提到美国的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大都会区旧金山湾区南面的圣塔克拉拉谷,是全球最早研究和生产以硅为基础的半导体芯片的地方,因此被称为硅谷。这里是当今电子工业和计算机业的王国,是美国高科技人才的集中地,更是美国信息产业人才的集中地。


  而我国,在国家高新区3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中,也诞生了许许多多的“谷”,虽然它们不如美国硅谷出名、强大,但是它们在我国30年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史上,依然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誓言打造“中国硅谷”的中关村科技园区——


  30多年来,中关村几代企业家秉持科技报国志向,投身创新创业大潮,先后诞生了联想、方正、紫光、用友、搜狐、百度、新浪、中芯国际、中星微、京东方、龙芯等一批代表性科技公司。特别是近年来,京东、小米、奇虎360、滴滴、美团、旷视、商汤、驭势科技、寒武纪、地平线等一批新生代科技企业快速崛起,在国际竞争中崭露头角,使中关村企业家精神代代相传、弘扬光大。创业服务机构蓬勃发展,中关村有20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490多家创投机构、500多家协会联盟等社会组织,助力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目前,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2万家,其中,上市公司320多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600多家,独角兽企业70余家。2018年1-5月,中关村平均每天新设立科技企业89家。2018年第一季度中关村示范区内共发生股权投资案例584起,占全国股权投资案例总数的23.03%,是全球风险投资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推动“中国声谷”迈向“世界声谷”的合肥高新区——


  科大讯飞是亚太地区最大的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上市公司,占有中文语音技术市场70%以上市场份额,在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口语评测、语言翻译、声纹识别、人脸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上代表国际最高水平;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智能可穿戴设备为基础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开设了中国北京、合肥、深圳及美国硅谷四地公司,目前已研发推出小米手环、Amazfit运动手表、龙支付米动手环等多款产品;2017年9月,全球首个远距离量子通信干线——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技术验证及应用示范项目正式开通运行,该项目由国盾量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这些企业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合肥高新区,簇拥着中国声谷。目前,中国声谷已集聚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企业3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今年1-6月,中国声谷实现产值约230亿元,同比增长约21%。


  打造全球最具影响力“磁谷”的包头稀土高新区——


  从翱游太空的航天器到妆点城市的霓虹灯,从直冲云霄的战斗机到风驰电掣的磁悬浮,这些都离不开一种“工业维生素”——稀土。27年来,理想不灭、信念永续,使命召唤一代又一代包头稀土高新区人不忘初心、接续奋斗,战胜千难万险,攻克层层关隘。世界首条稀土着色剂连续化隧道窑生产线在包头建成,开发了温和条件下硫化物着色剂制备新方法,满足国家稀土资源平衡利用和替代有毒有害产品的重大需求;英思特公司的磁组件已被微软、联想、华为等厂商指定为笔记本电脑分体机专用磁铁组件,项目属国内首创;稀宝医疗成功推出国内首台移动磁共振诊疗车驰影A30,其车载集成型磁共振和扁鹊飞救远程系统等多项先进技术属世界首创。“首条”“首创”这些字眼的背后与包头稀土高新区多年来专注稀土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


  加快建设“中国数谷之心”的贵阳高新区——


  从“风生水起”到“落地生根”,再到“开花结果”,贵阳高新区抢抓大数据发展机遇,以大数据引领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摆脱了高新区发展中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并在高新区“争先卡位”中成为进步最快的园区之一。目前,贵阳高新区构建了“1+N”的大数据产业新体系,引进了戴尔、IBM、百度、阿里巴巴等一批全球大数据知名企业落地合作。今年上半年,贵阳高新区新增大数据企业611家,累计聚集大数据企业4614家,大数据产业营收达286.3亿元。


  全面开启建设“世界光谷”新征程的武汉东湖高新区——


  根据《中国光谷推动高质量发展20条》,武汉东湖高新区提出“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中国光谷”影响力大幅提升;第二步,到2035年,进入全球高科技园区前列,初步建成“世界光谷”;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全面建成“世界光谷”。其中,2020年的具体发展目标是,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0%,拥有各类人才超过40万人,万人拥有发明专利超过200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500家,上市企业超过70家,形成1个万亿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2017年增长40%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7年降低10%以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其实,在国家高新区,这样的“谷”还有很多,建设“中国动力谷”的株洲高新区、打造“中国智谷”的沈阳高新区、推动“中国钛谷”高速发展的宝鸡高新区等,这些国家高新区都因地制宜,自主创新,高举“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旗帜,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全面发展,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了贡献,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集聚了一大批创新型高成长企业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深圳高新区培育了华为、中兴通讯、腾讯、大疆、创维、瑞声、光启等一批具有世界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诞生了约1500家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超过100家,孵化了难以计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30年间,成都高新区总产值从1991年的6000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7500亿元。截至2017年,聚集企业11.5万余家。其中,上市企业3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15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227家,占成都市的49.6%,占四川省的34.4%。


  2017年,武汉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信息产业科工贸总收入超过5500亿元,拥有长飞、烽火等百亿企业7家,规模以上企业138家,“芯—屏—端—网”万亿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雏形初显。


  ……


  截至2017年年底,国家高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6万家,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近四成,集聚了独角兽企业125家(全国164家,占比76.2%)和瞪羚企业2000多家。


  今年年初,科技部火炬中心联合中关村管委会、长城战略咨询、中关村银行发布的《2017年中关村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中关村共有70家独角兽企业,总估值达到2764亿美元,占全国独角兽企业数量的42.7%和估值的44.0%。中关村独角兽企业数量连续3年领跑全国。


  今年8月,中国互联网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2018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榜单和《2018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发展报告》显示,全国互联网百强企业中96家诞生于国家高新区,其中,排名前十强的企业均来自国家高新区,分别为阿里巴巴集团、腾讯、百度公司、京东集团、网易集团、新浪公司、搜狐公司、美团点评集团、三六零科技有限公司、小米集团,形成了以中关村、深圳、杭州等为代表的全球创新高地,诞生了一批以小米、华为、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与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联合发布的《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年,我国瞪羚企业数量达到2857家。拥有瞪羚企业的国家高新区由132家上升到139家,占国家高新区总数88.53%。与此同时,高新技术企业、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已成为瞪羚企业的主体。


  瞪羚企业作为充满创新活力的典型代表,已成为国家高新区发展活力强弱、健康与否的“晴雨表”,也是国家高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瞪羚企业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具有人才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特征,符合新经济发展,是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报告》显示,瞪羚企业数量在20家以上的国家高新区有29家。中关村、上海张江、深圳、广州、苏州工业园区、杭州、武汉东湖、厦门、成都、西安等瞪羚数量排名前十的国家高新区共拥有瞪羚企业1639家,占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总数57.37%。其中,中关村拥有瞪羚企业数量最多,达到661家,上海张江拥有瞪羚企业296家。


  据了解,2017年,瞪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总额1.8万亿元,平均营业收入6.4亿元,3年复合增长率40.64%,实现利润总额1799亿元,平均利润6900万元,平均利润率10.76%。瞪羚企业高速成长,业绩表现优异。


  30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国家高新区从孕育到设立,从建设到发展,历经几代人的奋斗与创新,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始终站在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最前沿,采取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开辟了把科技创新规律和产业发展结合的新道路,实现产业发展依靠科技创新,创新资源贴近产业的良好局面,顺利完成了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晁毓山)


  转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国家高新区三十而立再出发 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国家高新区三十而立再出发 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经过30年的发展,国家高新区总数已达168家,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阵地;成为我国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成为转方式、调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8-08-07
  • 提升国际竞争力 国家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强势崛起

    提升国际竞争力 国家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强势崛起

    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表示,国家高新区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实现新兴产业变革。要通过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夯实产业升级的基础,提升国际竞争力。
    2018-10-17
  • 创新服务 国家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崛起

    创新服务 国家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崛起

    1984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加快技术成果商品化,开放技术市场”的决议,提出以技术市场为突破口进行科技体制改革。
    2018-12-01
  • 国家高新区探路区域合作新模式

    国家高新区探路区域合作新模式

    近日,由科技部火炬中心和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高新区改革专委会主办,佛山高新区管委会、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联合承办的第15期国家高新区“创新双月谈”在佛山高新区举行。
    2018-12-13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