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内农机市场运行仍呈现出自2014年以来的下行态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大型拖拉机、中型拖拉机、小型拖拉机和收获机械累计生产分别为2.2万台、13.6万台、24.9万台和26.9万台,同比下降分别为20.4%、8.8%、31.2%和0.6%。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统计显示:上半年,农机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12%,利润同比下降10%,同比增速在14个子行业中排名为倒数第二位。德国机械制造商协会在其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提示:中国市场受到粮价下滑的影响,短期发展形势仍不明朗,企业应谨慎对待中国市场的投资行为。
对农机行业有巨大影响作用的补贴政策持续向“缩范围、降定额、促敞开”方向调整,政策导向从普惠性补贴向空缺弥合转换。但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并未在短期内获得行业快速而有效的回应。这表明,创新能力薄弱、有效供给能力不足,是当前制约行业良性发展的主要矛盾。
传统发展模式走到终点
经过十多年的“大水漫灌”,拖拉机、收割机、农用车这类传统“老三样”已难以支撑任何企业创造规模化发展的辉煌。
随着融合传感、精密导航、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普及,传统农业作业领域的数字化、自动化、网联化正在加速推进。
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已经应用了自动驾驶、智能滴灌、变量施药等智能化新技术。
尽管目前国内农机装备总量仍保持增长,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但与农机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农机行业在技术水平、制造质量、生产效率、国际市场占有率等方面有较大差距。低端产能过剩,关键零部件大多依赖进口,行业结构散乱,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面对市场的低位运行,“价格战”依是多数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
显而易见,即使是像农机这样特殊的行业领域,身处经济转型期都不可避免的面临培育新的竞争能力问题,尽管这需要战略定力、运作能力、系统支撑和较长过程。
挖掘细分市场实现需求
目前,国内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环节机械化程度水平较高,但丘陵山区、经济作物、畜牧养殖等很多领域有诸多空白点,农业生产的很多关键环节缺乏适用机械。
今年,农业部提出继续聚焦粮棉油糖九大作物,围绕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六个主要环节,全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动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
应该说,马铃薯、棉花、油菜、花生、大豆、甘蔗、牧草生产甚至是葱姜蒜的机械化,都有可能造就出若干新兴小行业。当然,如果不能出新,只能是新人换旧人。
农机工程企业或将涌现
长期以来,国内农机行业的领军企业多为大而全且规模效应显著的发展模式。但面对传统规模化产品的需求“消失”以及细分的“蓝海”市场,“大象”企业的既有优势不易发挥,而专业化、领域聚焦、资源共享、模式创新的新型企业将成为发展趋势。
今年8月,武船集团旗下的湖北海洋工程装备、中船重工海融装备与大连东鹿岛海洋科技签订了《辽宁冷水团超大型智能渔场项目装备研制合作协议》,核心内容是为后者研制世界最大的海上三文鱼养殖成套装备。客户与设备供应量都超出了传统的农机范畴。在“大农业”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类似的智能化、工厂化、定制化的特色需求将大量涌现。事实上,当前细分市场的许多需求都成为了行业“痛点”。但如果企业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和市场,必然难以改变被市场淘汰的命运。(纪越)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