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多两少”,即热钱多、市场多(大)、技术少、人才少。这是专家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现状的形象概括。9月12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和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联合主办的“新时期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战略论坛暨《集成电路产业全书》首发式”上,与会专家就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之路进行了深入探讨,有专家指出,尽管近年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但是整体上与国际水平仍有相当大的差距。而要想解决现存的问题,维持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就需要从技术、人才等基础领域做起,下大力气夯实产业基础。
进入规范发展轨道 与国际水平仍存差距
今年是集成电路(IC),发明60周年。1958年,任职于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的基尔比将主动元件(晶体管)和被动元件(电阻器和电容器)都做在一块半导体基片上,并于9月12日演示了移相振荡器,标志着第一块集成电路的诞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阳元回顾了集成电路60年来的发展,他指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起步并不晚,但我们错失了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发展的宝贵机遇。21世纪初,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开始进入规范发展的轨道,在产业机制、资本投入、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育等方面,逐步与国际接轨。现在,我国已经可以设计适用7nm先进工艺制造的高端芯片,我们的芯片制造工艺已经达到14nm技术节点,我们的部分集成电路专用设备已经成功在国内外集成电路生产线上运转,在低功耗器件、新结构器件和设计方法学领域也获得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原始创新成果。但是,我国IC产业的整体水平仍与国际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与迅猛发展的、庞大的、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相比,我们自行生产的集成电路品种和数量远满足不了需求,许多核心器件还难以摆脱受制于人的境地。
尽管存在很多问题,王阳元也指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面临着诸多有利的发展机遇。目前,全球范围内的集成电路产业正向亚洲特别是中国转移,为中国集成电路扩大产业规模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此外,我国IC产业对外依存度依然强烈,国产化需求迫切。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的成立有效撬动了社会资本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投资。产融结合的加强将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形成上下游配套体系,实现集成电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认识规律特征 指导产业发展
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就要对发展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论坛上,中芯国际董事长周子学介绍了对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律性问题的思考”。周子学总结出集成电路产业的10个规律性特征,对于我国产业的未来发展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第一,集成电路产业的科技特征十分明显,同时它也具有明显的工业经济特征。也就是说,在集成电路产业所分布的地区,必须同时兼具工业条件和科技条件。第二,集成电路产业的产业链十分长,以至于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关起门来完成整个产业链的布局。这就是集成电路产业的世界性特征。第三,市场在何处,产业就必须在何处。这是工业经济的鲜明特征,集成电路产业也不例外。第四,集成电路产业的复杂度(难度)使人们认识到,它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完全由市场决定的。也就是说,市场的力量对于这个产业的发展往往是失灵的,而此时政府必须出手扶持。第五,集成电路产业必须经历市场的洗礼,才能最后成功。一般而言,这个产业在一个国家兴起之初都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扶植。这个时间会是10~20年,然后就会有少数的市场主体成长为世界级的垄断性企业。一旦这种企业形成,政府可适当退出直接的支持,改成以创造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主。第六,集成电路产业是人才主导的产业。若把生产要素各项做一排列,人才居首位。第七,集成电路产业是一个需要耗费巨资的产业。尤其是集成电路制造环节,是十分明显的重资产领域。第八,从集成电路产业的组织形态和商业模式上考察,这个产业也是百花竞放。有从头做到尾的巨无霸企业,也有在细分领域专做一个环节的单项冠军。第九,若对集成电路产业进行投资,要掌握其行业特性。总体而言,这是一个需要大投入、持续投入的行业。第十,往前走,集成电路产业还能走多久?集成电路著名科学家胡正明说过,这个产业至少还可以做一百年。
夯实产业基础 实现可持续发展
基于对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律的认识,与会专家对未来我国集成电路的发展路径提出了一系列建议。针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强市场、弱基础,重应用、原始创新不足的现状,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陈左宁表示,我国集成电路发展一要增加原始创新的深度,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筑牢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战略根基;二要保证与世界先进企业相当的、持续的投资强度;三要加强人才培养的力度,包括提升微电子学科为一级学科,出台有利于引进、留住、使用人才的一系列政策和举措,也包括及时出版更多、更先进的教材和参考书;四要继续扩大国际合作的广度,通过多种合作方式来逐步建设和完善自己的产业链。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黄如则强调,无论是当今还是未来,基础研究在IC产业发展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IC技术面临新变革,若要在材料、器件、工艺、EDA、架构等问题上取得突破,都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因此,他建议国家在基础研究上持续投入,进一步重视人才培养,同时分阶段、分层次建立高效的产学研联动机制,解决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建设国家级的IC研发平台。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01专项技术总师、清华大学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主任魏少军在分析了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现状后指出,目前我国设计公司缺乏自主定义设计流程的能力,对于第三方和代工厂的IP核依赖程度很高,在代工厂IP核供给不足时,设计业缺少自主研发关键IP核的能力。由于严重依赖具备成熟IP核的工艺资源,产品同质化情况严重,无法形成差异化竞争。滥用IP核的情况也愈演愈烈。同时,魏少军提出了“以架构创新提升中国集成电路产品竞争力”的发展思路,他指出,我国下一步应重点推进以软件定义芯片的架构创新。应用定义软件,软件定义芯片,是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的一次根本变革,这也是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业摆脱跟随模仿,实现赶超的一条路径。(记者 陈炳欣)
转自:中国电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