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重卡销售的向好之势在7月戛然而止,那么8月则充分体现了传统淡季销量加速下滑的趋势。
根据各家重卡企业发布的销量数据显示,2018年8月,国内累计销售重卡约7.2万辆,与去年同期9.37万辆相比,下降23%,环比下降4%。
八降两升 一汽解放重夺月度第一
据记者统计,8月是今年重卡月销量降幅最大的月份。今年2月重卡销量同比下降13%,7月下降17%,8月则达到23%。从各家重卡企业市场表现来看,除徐工重卡、上汽红岩依然保持增长,主流企业均是“降声”一片。从销售数据来看,本月依旧有4家企业销售破万辆,分别是一汽解放、中国重汽、东风商用车和陕汽。
具体来看,第一阵营中,一汽解放8月销售重卡1.55万辆,同比下降26.76%,本月重新夺回第一的宝座;东风商用车8月销售1.4万辆重卡,同比下滑15.77%,排名第二;中国重汽紧随其后,本月售车1.23万辆,同比下降24.77%。
第二阵营中,陕汽8月销售重卡1.05万辆,同比下降35.27%,虽然稳居第四,但却成为同比降幅最大的企业;福田戴姆勒售车7500辆,同比下滑22.66%,排名第五。
作为重卡行业的“增速”担当,8月,“红岩速度”开始有些放缓,本月销售重卡3600辆,同比增长1.72%,但值得一提的是,上汽红岩是2018年以来惟一未出现销量下滑的企业;8月,大运超越江淮格尔发,升至第七。其销量为2300辆,同比下降4.52%。
江淮格尔发8月销售2200辆重卡,同比下降26.67%,排名第八;华菱则以1376辆、同比下降8.39%的成绩,排名第九;徐工无疑是本月重卡市场的亮点所在,虽然销量仅为1106辆,但同比大幅增长25.68%的成绩,无疑给一片下滑的重卡市场带来一丝慰藉。
总体来看,由于去年同期基数高,前十强企业有八家出现了同比下降,特别是前五强企业降幅十分明显,而后五名则下降幅度相对较小。
牵引车降幅较大 市场进入销售淡季
“这半年以来,牵引车市场始终没有起色,给我们带来了很大压力。”一汽解放传动事业部副总经理、传动开发部部长孙国晖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牵引车市场快速降温,使占据主导地位的一汽解放也难以阻止其牵引车产品销量的下滑。
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牵引车市场遭遇“七连降”,在重卡市场中的占比由去年同期的54.8%跌至39.4%。“运价低迷,利润下滑,使客户购车意愿大幅降低,再加上2017年9.21政策红利逐步消失,导致牵引车销量一降再降。”孙国晖说。
一位长期从事重卡市场分析的业内人士表示,重卡市场加速下降主要归结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政策环境上看,环保政策逐步加严,国家蓝天保卫战进一步落到实处,造成限产停工增加,同时在“9.21”政策红利的带动下,运输市场如今已处于饱和状态;第二,高温季和雨季的到来,致使牵引车和工程车的需求不振,再加上部分重卡企业去年年底的“留量”已消耗完毕,导致重卡销量加速下滑;第三,7~8月为重卡市场的传统销售淡季,去库存成为经销商面临的首要问题。总体来看,8月重卡销量下降是情理之中的事。
“工程车已迎来了传统意义上的淡季。”商用车行业专家刘伟(化名)表示,由于上半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投资完成度低,致使下半年对工程车需求量开始减少。另外,重卡市场已进入淡季,各企业接到的订单数均有较大回落。
从区域市场来看,重卡销售情况也并不乐观。生态环境部提出,2018年9月底前,山东、长三角地区沿海港口的煤炭全部改由铁路运输,2019年底前,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地区沿海港口的矿石、钢铁、焦炭等大宗货物全部改由铁路运输,禁止汽运集疏港,这也导致牵引车市场的一蹶不振。
止跌回暖 下半年重卡市场依旧有增长空间
当然,重卡市场“熬过”销售淡季之后,就将迎来“金九银十”,那么,未来重卡市场能否止跌回升,成为业内共同关注的话题。
“9月之后,经销商的日子或许会好过一些。”郑州某重卡经销商负责人赵明(化名)表示,“金九银十”是经销商冲量之时,能否抓住这个销售旺季,很大程度上决定下半年的业绩。
在赵明看来,下半年重卡市场依旧有利好因素推动。从国三车逐步淘汰到轿运车治理,再到国六排放标准正式出台,这些政策法规都将为市场带来一定的增量。上述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雄安新区建设、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等项目不断推进,将拉动自卸车销量快速增长。
根据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预测,基建投资在近期政府债务和PPP项目融资监管加强后仍保持稳健,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望加速,2018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将增长10%~15%。同时,基建投资2018年预计实现12%~15%的同比增长,有望对工程类和物流类重卡销量带来提振效果。因此,下半年重卡市场依旧有增长的空间。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重卡市场回暖情况并不乐观。“9月终端市场需求逐渐‘爬出’低谷,各家企业订单环比也有所回升,但明显回暖的趋势仍未出现。”上述业内人士如是说。(记者 李争光)
转自:中国汽车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