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车降关税中高端车型会降价吗?”“豪车会降价吗?”“如果进口车降价,合资车会降价吗?”“国产车会降价吗?”自我国宣布7月1日起下调进口车关税以来,关于降关税后是否降价的讨论从未停止。
除不断引发讨论的进口车降价问题之外,进口车关税降低对进口汽车品牌结构、国内汽车市场等产生的一系列影响也逐渐成为关注焦点。
终端降价备受关注
“自7月1日起,我国将降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汽车整车进口税率从25%(小部分20%)调整为15%,进口汽车零部件的税率调整为6%。”5月22日降关税的消息一出,速度最快的特斯拉当天即宣布降价,各车型的降价幅度从4.8万元至9.0万元不等,特斯拉MXP100D的降价幅度更是超过9万元。之后,宝马中国、沃尔沃、一汽大众-奥迪、保时捷等各大进口汽车生产商也纷纷做出降价反应。
北京金港保时捷中心电销专员石博告诉记者:“关税降低以来,在售的保时捷各款车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价,像2018款 Cayenne S现在裸车价格118.8万元,之前价格128.8万元,降了10万元。”
业内专家分析,关税从25%下降到15%之后,150万元以下的车型可以实现8%左右的价格降幅。去年12月,国家开征豪车消费税,对扣除增值税后价格130万元以上的车型加收10%的税,按目前增值税16%换算,最终售价150.8万元以上的车型都要面临豪车税。然而关税一下降,“红线”会大致移动到163.9万元的水平,这意味着原价150.8万元至163.9万元的车型能获得双重减免。
虽然中规进口车最终售价决定权在4S店手中,但在官方指导价一片下调声中,消费者对中规进口车降价幅度抱有期待。相比之下,平行进口车没有官方指导价,只有终端成交价,平行进口车降价幅度显得“不尽如人意”。
库存积压也成为平行进口车降幅不明显的重要原因。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汽车累计进口121.6万辆,同比增长16.8%。其中,平行进口汽车达到17.2万辆,同比增长29.8%。对经销商而言,在降税政策之前已经交过税的平行进口车再行降价比较困难。
持币待购现象凸显
无论中规进口车,还是平行进口车,消费者对进口车的降价期待毋庸置疑,降价的幅度更是成为关注的焦点。
“之前看好了保时捷的一款车,听说关税下降,不知道价格会降多少,所以决定再等等。”北京的孙女士告诉记者。而郑州的刘女士则表示:“本来打算买合资车,但现在进口车价格下来后,在考虑要不要添些钱买辆进口车。”
消费者持币观望的心态直接影响了进口量和销售量。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18年6月中国进口汽车市场情况分析报告》显示,6月,我国汽车海关进口量为1.5万辆,同比下降87.1%,其中平行进口1121辆,同比下降92.2%。从销售量来看,6月,中规进口车销售6.3万辆,同比下滑21.2%。
“关税降低是国家政策,保时捷降价是必然的,而这样的降价幅度对保时捷来说非常少见,这样的价格也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至于接下来还会不会有降价,只能说不会有这么大幅度了。”石博说。
5-6月处于观望状态的消费者不在少数,而进入7月消费者持币观望的状态依然存在。特别是“原产于美国的汽车进入中国市场在将在7月6日加征25%的关税”的规定一石激起千层浪。福特、通用、克莱斯勒等美国品牌汽车受到影响,是否涨价、何时涨价尚未有定论,这让之前有意购买美国品牌汽车的消费者再次陷入观望状态。
品牌结构面临重组
自主品牌车、合资车、进口车形成了我国汽车市场三分天下局面。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7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最大,合资品牌车排名为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车,进口车在我国乘用车市场所占比例并不高。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进口汽车销量约占总销量4%。
降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同时针对美国品牌汽车加征关税,一“降”一“加”政策下,进口车国产速度会加快,合资车、自主品牌车价格或下降,这让我国汽车市场汽车品牌结构面临重组的可能。
进口豪华品牌车加快国产化速度。有媒体报道,林肯新车型与重庆长安汽车确定合资关系,将在2022年前国产5款车型,其中2019年首款国产车型是中大型SUV-Aviator,定位高于MKX。特斯拉与上海市政府签约,加快了在我国建厂的步伐。此外,捷豹计划合作奇瑞在国内生产新能源汽车,而宝马、奔驰也在酝酿国产化的计划。
合资车、自主品牌车价格产生连锁反应。有关专家分析,预计进口关税下调的连锁反应为:关税下调-进口车价格下调-高级合资车(25万元-30万元)价格下调-中端合资(20万元-25万元)价格下调-低端合资车及自主品牌车价格下调(20万元以下),且传动效应依次减弱。
中国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贾新光公开表示:“关税降低对很多消费者都利好。表面上看,进口汽车降价与老百姓没有关系,只是高端消费,但是降低关税实际上减少了原来的保护措施,最终会影响到国内汽车的价格。”(见习记者 丁晓利)
转自:中国国门时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