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近日对外发布了村镇银行的最新情况。相关资料显示,试点设立村镇银行十多年来,村镇银行已成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普惠金融发展的金融生力军。今后银保监会将引导村镇银行的设立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服务薄弱地区,特别是向贫困地区倾斜。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广大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潜力还需要进一步释放,村镇银行将会有更大作为。
县域覆盖近七成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村镇银行机构组建数量已达1601家,其中中西部地区机构占比65%;已覆盖全国31个省份的1247个县(市、旗),县域覆盖率达68%;全国758个国定贫困县和连片特困地区所辖县市中,有416个(占比55%)县市已设立或已备案规划拟设村镇银行。
在乡村经济活动中,村镇银行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河南南阳村镇银行针对众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无报表、无抵押物的实际情况,推出微小经营贷信贷产品,手续简便、利率实惠、还款灵活、可循环使用,让很多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得到了资金支持。再例如,传统农贸市场消费金额小、称重频次高、现金交易较为麻烦,村镇银行正好可以拾遗补缺。
“村镇银行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目的就在于弥补大银行偏向服务大客户而对小微、‘三农’服务不足的情况,从而形成差异化竞争。经过多年的发展,村镇银行在乡村‘网点布局密’‘分散程度高’的优势逐步显现。在这一点上,大型银行当中只有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基础较强。”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制度安排有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为推动村镇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村镇银行培育中设计了一项创新性的制度安排,即主发起人制度。实践证明,主发起人制度是村镇银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保障。主发起人作为村镇银行的主要股东,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科技支撑、流动性救助等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
“一批商业银行看好县域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潜力和村镇银行的长期投资价值,积极参与村镇银行培育组建工作。”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017年末,全国共有5大类型、294家银行机构作为主发起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不同类型主发起人发起的村镇银行带有浓厚的“母行基因”,在经营发展中呈现出百花齐放、风格各异的特点。
其中,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共发起村镇银行139家。大型银行作为主发起人,资本实力较强,能够为村镇银行提供较好的中后台支持,自身战略与村镇银行定位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协同效应。与此同时,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等6家股份制银行共发起村镇银行70家,帮扶手段也较丰富。
专注基础强服务
目前,村镇银行坚持专注“存贷汇”等基础金融服务,近六成资产为贷款,近九成负债为存款,吸收资金主要用于当地;持续加大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的投放力度,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合计占比92%,连续4年保持在90%以上;坚持按照小额分散原则开展信贷业务,户均贷款余额37万元,连续5年下降。
从服务乡村振兴的效果来看,外资银行发起的村镇银行虽然总体规模较小,但信贷服务深度表现较好;地方性银行发起的村镇银行能够很好地瞄准农户和小微企业的目标客户,分别有92.9%、92.4%的贷款投向农户和小微企业;大型银行发起的村镇银行信贷投放充分,吸收资金用于当地的比例也高达95.6%。
董登新说:“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村镇银行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添翼’作用。未来,主管部门应进一步给出优惠政策,拓宽村镇银行股权和债权融资渠道。”在谈及未来政策时,银保监会表示,一方面要牢牢抓住主发起人制度这一村镇银行公司治理的“牛鼻子”,进一步改革优化投资管理模式,推动主发起人“优进劣出”,探索建立主发起人履职评价机制,督促主发起人主动、规范、有效履职;另一方面要紧紧围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任务,进一步完善村镇银行支农支小监测考核体系,引导村镇银行的设立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服务薄弱地区,特别是向贫困地区倾斜,深耕县域金融市场,专注基础金融服务。(记者 王俊岭)
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