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工程机械行业受大规模基建开工、采矿业复苏、设备更新周期及环保排放升级等因素影响,挖掘机、装载机市场容量同比上升25%。
(资料图片 来源互联网)
多家券商认为,得益于国家稳增长政策,我国基建投资意愿持续加强,工程机械行业进入持续景气发展周期,2018年下半年,工程机械各分领域销量还将持续向好。
各细分领域销量稳步增长
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挖掘机械分会行业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4月,共计销售各类挖械产品26561台,同比涨幅84.5%掘机。国内市场销量(统计范畴不含港澳台)25034台,同比涨幅83.2%。出口销量1518台,同比涨幅109.7%。
2018年1~4月纳入统计的25家主机制造企业,共计销售各类挖掘机械产品86622台,同比涨幅57.9%。国内市场销量(统计范畴不含港澳台)80947台,同比涨幅55.3%。出口销量5649台,同比涨幅106.3%。
装载机销量方面,4月份,纳入统计的国内25家主要装载机生产企业合计销售装载机13530台,同比增长49.5%。从吨位上看,4月份5吨装载机销售8710台,占64.4%;3吨装载机销售2530台,占18.7%。
1~4月,3吨及以上装载机合计销售39140台,占总销量88.7%。5吨装载机共销售28500台,占总销量64.6%;3吨装载机共销售8480台,占19.2%。3吨以下销售约4990台。2018年1~4月,装载机累计销量达到44120台,同比增长38%;2018年1~4月,装载机累计出口约8000台,同比增长37%。1~4月的区域销量第一名继续是山东省,4月份河北省位居第二位。前四月山东省销量接近2300台。
推土机销售方面,4月份,纳入统计的国内11家主要推土机生产企业共计销售各类型推土机989台,同比增长44.4%。4月份,山推销售推土机730多台,占总销量74%;山工机械以90余台销量位居次席。
1~4月,推土机累计销量达到3100台,同比增长38%。1~4月,山推累计销售推土机2150余台,占总销量69%。出口方面,山推1~4月累计出口推土机410多台,占出口总量56%。机型方面,160马力为主力销售机型,1~4月累计销售2040台左右,占总销量66%;其次为220马力,销量接近520台,占17%;160马力推土机出口量最大,1~4月累计出口260台,占出口总量36%,220马力推土机出口量180多台。
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路面与压实机械分会统计,2018年4月参加统计的22家主要企业共销售压路机2767台,其中静碾90台,轮胎式247台,机械式单钢轮1039台,全液压单钢轮620台,双钢轮347台,轻型设备413台,垃圾压实机6台,其他种类5台。销量靠前的省份分别是江苏、山东、河南、陕西、四川、浙江、河北。
2018年1~4月份压路机累计销售7738台,同比增长28%。出口方面,4月份压路机出口349台,1~4月份压路机出口累计1195台,同比增长93%。
基建投资加码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苏子孟解释称,之所以工程机械行业出现大幅增长情况,这得益于国家稳增长政策,基建投资加码、内需拉动很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社会存量更新产生需求。
在设备更新需求方面,早在2016年,环保部(现生态环境部)就印发了《关于实施国家第三阶段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公告》,意味着,除农用机械外,所有制造、进口和销售的非道路移动机械不得装用不符合国三阶段排放标准的柴油机。
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主要非道路工程机械设备保有量在国0、国一排放的有236万台左右,市场实际保有量比统计还多。“未来旧机换新将成为最重要的市场需求。国三阶段排放标准的贯彻实施有可能促使存量设备的换新,进一步提高换新市场需求。”苏子孟表示。
此外,当前基建投资加码也推动着对工程机械需求的增长。国家统计局4月2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整个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3%,高于全部投资。其中,中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5.7%,西部地区增长17.6%,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仍保持较快增长。
根据各地公开数据,据统计发现,包括湖北、福建、山东、广东在内的多地基础设施相关的投资亦同比实现增长。如湖北省住建厅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湖北省市政基础设施完成投资46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挖掘机械分会在《2018年挖掘机械行业发展预测》中表示,从挖掘机市场保有量分析,未来3~5年内,150万台左右的市场保有量基本满足当前市场需求,中国挖掘机市场将逐步进入存量时代。
华泰证券等多家券商都认为,2018年一季度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速9.7%,基建投资同比增速13%,整体宏观经济依然保持韧性。中央首提扩大内需,未来两年,市场对宏观经济终端需求的预期转向,有望继续带动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尹鹏)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