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多家房企的高管预判今年二季度销售压力将开始增大,但今年前4个月百强房企的销售规模依然在快速壮大。
(资料图片 来源互联网)
来自《2018年1-4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100》的报告显示,今年前4个月,百强房企总体销售规模达到2.65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8.5%。截止到4月末,碧桂园、恒大的销售规模都已超2000亿元,保利、融创也先后突破了千亿元。不可否认,强者恒强的局面将继续发酵,多数销售规模居前的房企,其拿地金额及新增货值也居前。
业内普遍认为,在部分城市限售、限价政策调控持续的背景下,未来将会有更多“持货观望”的房企选择以价换量,以确保全年销售目标的完成。
房企阵营分化加剧
在企业供应不足的背景下,今年4月TOP100房企销售情况环比下降了5.8%,但这并没有对今年前4个月的整体销售情况产生太大影响。
来自克而瑞研究中心的房企销售排行榜显示,今年1-4月,百强房企各梯队销售金额入榜门槛提升显著,其中TOP50房企门槛提升的幅度最大,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8.4%。专家分析称,主要是因为这些房企的进取心特别强,能够紧紧抓住2018年的规模增长契机,争取今年的销售实现进一步上升;其次是TOP3房企门槛达1986.7亿元,同比增长了37.9%,规模增长也比较快。
榜单显示,“2000亿”阵营共有两家企业,碧桂园以流量金额2574.7亿元排在首位,恒大以2128.7亿元位居次席。“1000亿”阵营有三家企业,万科前4个月实现销售流量金额1986.7亿元,距离2000亿元已经不远,5月或将实现突破,其后的保利和融创分别以1173.3亿元和1071.2亿元排在榜单的第四位和第五位。此外,绿地和中海的业绩都已超过700亿元,而排名第10位的新城控股也已实现505.1亿元的销售业绩。在领先房企中,融创的销售增幅值得关注。克而瑞数据显示,融创4月单月实现销售业绩350亿元,同比和环比分别增长了82.6%和13.5%。
今年前4个月,百强房企各梯队销售金额入榜门槛提升显著。与去年相比,今年排名第三的万科业绩已达1986.7亿元,增长了37.9%。但这一增幅并非在各级门槛中提升最大的,从榜单来看,排名第50位的东原地产实现销售金额为131.8亿元,与去年同期排名第50位的卓越集团(88.8亿元)相比增长了48.4%。此外,TOP100房企销售金额入榜门槛也已达到45.3亿元,规模化竞争加剧。
对于前4月房企销售门槛显著提升的原因,克而瑞研究中心认为,一方面,近两个月多地预售政策略有松动,部分房企的高价项目集中入市,但在限价政策下,新房与二手房价格倒挂情况较严重,导致三四月份多数开盘项目热销,部分房企的销售业绩因此迎来“开年”以来的小高峰。另一方面,在严格的调控政策背景下,经过一个季度的蛰伏后,巨大的销售和资金压力、预期项目去化率下降等都使持观望态度的房企不得不放低姿态,降低预售价格,被动加速项目入市,把全年的销售计划前移,抢收业绩,以确保全年销售目标的完成。
亿翰智库也认为,在当前市场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面对部分城市预售证的放开,不少房企对推货及销售节奏做出了相应调整,提前进行业绩抢收,进入4月份以来,销售业绩加速释放。4月TOP100企业除了TOP1-10梯队,其余梯队平均单月业绩同比增幅均达到45%以上,已进入到抢收的月份。
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表示:“预计未来随着各梯队门槛的不断提升,百强房企的分化格局将会持续。”丁祖昱认为,在重压之下,百强房企今年的销售增长已成定局。不论是自身规模增长需求的“主动因素”,还是“四限”政策的“被动影响”,百强房企,尤其是大规模房企今年的销售增长将不会放慢脚步,甚至还会加快步伐。
中西部二线城市成焦点
在业绩竞争加速的同时,房企土地储备与结构对业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受区域经济影响,中西部二线城市已成为房企拿地的焦点。
来自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房企拿地金额排行榜显示,1-4月,龙湖、碧桂园、保利位列前三。TOP10房企1-4月拿地总额为3514亿元,占TOP50企业的50.7%。克而瑞研究中心的房企新增货值排行榜显示,1-4月,恒大新增货值超过5000亿元,碧桂园超过3000亿元,融创、万科、绿地、中海、保利也均超过了1000亿元。
有专家分析称,今年以来,一二线城市地价一直都没有下调,而热点三四线城市的地价则快速上涨,但市场房价现已行至阶段性高点,房企盈利空间受限。而中指院的研究报告亦指出,限地价、限房价、竞拍配建和自持的面积已成为当前的主流,在成交总价最高的10宗地块中,6宗带有限地价政策,还有不同的限房价、摇号等政策。
克而瑞研究中心指出,1-4月百强房企整体拿地销售比为0.39,TOP11-20房企的拿地销售比达0.55,虽弱于去年的土地投资强度,但已超过去年百强的平均水平,这部分企业正通过土地储备规模的增长来提升销售规模的增长。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强者恒强的局面继续发酵,销售20强房企中3/4的房企拿地销售比超过均值0.39,且有6家房企已超去年均值0.53。
从各城市群的拿地金额来看,中国指数研究院有关人士认为,受区域经济发展和房地产市场成熟度影响,发达的交通、高速发展的经济以及完善的配套设施吸引着大量优秀人才,长三角成为众多房企投资的重点,土地市场持续火热。值得关注的是,在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中西部地区将成为开放的新高地。长三角地区TOP10企业拿地总额高达1562亿元;中西部和珠三角以1021亿元和933亿元分列第二、第三位。
克而瑞研究中心的有关人士也指出,从销售TOP50房企1-4月的拿地所在城市来看,二线城市广受关注,占比达67%。其主要原因是受人才政策的影响,相较于一线城市落户困难的现状,二线城市推出开放的招贤纳才计划,与一线城市形成了鲜明对比。随着人才政策的推行,城市人口数据均出现大幅增长态势,大批人口的迁入加大了对土地的供给需求。
从备受关注的二线城市所在区域来看,主要还是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值得一提的是,郑州、重庆、长沙、成都、武汉均为热点城市,这些城市纷纷出台“引才政策”,大量的人口流入激发起购房的潜在需求,成为房企投资拿地广泛关注的焦点。其中,郑州成为1-4月房企投资份额最多的城市,碧桂园、融创、雅居乐等房企均已在郑州拿地。
而对于三四线城市的土地市场,丁祖昱表示,下半年,三四线城市或将遭受到市场更加直接的考验。今年以来,热点三四线城市的地价正在快速上涨,但是房价现已行至阶段性高点,企业在这些区域盈利空间将进一步收窄,三四线城市的市场压力逐渐出现,尤其是房价已经在2017年快速攀升而目前滞涨的城市压力可能会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与成交额仍然呈现了上涨态势相比,土地溢价率则出现了下滑。来自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从热点城市来看,土地溢价率基本平稳,大部分城市溢价率均保持低位,基本上在10%左右,明显低于2015-2017年平均30%的溢价率。
对此,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溢价率总体压缩一方面源于严格的管控。大城市通过配建的方式,适当压缩了溢价率。而中小城市虽然也确实有高溢价的现象,但对于全国土地市场的影响相对有限。从走向上来看,溢价率的管控仍将继续,同时对于拿地的资金也会积极管控。此外,溢价率走低也从侧面反映出房地产企业拿地正回归理性。(张达 王丽新)
转自:中国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