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进村显成效 农村移动支付被看好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5-01





  近日,农业农村部在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发布了《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前景及政策导向》,该文件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农村地区网民线下消费使用手机网上支付的比例已提升至47.1%。该会议还指出,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政策体系已基本形成,农业农村被视为数字经济下一片“蓝海”。
 
  据农业农村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介绍,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决策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加速应用,农业生产正在实现精细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线上农业正在逐步成型,信息化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为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难题提供了新途径。农业农村部开展的信息进村入户工作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我国已建成运营超过16.9万个益农信息社,实现电商交易额167亿元。
 
  这其中,新兴电子支付方式功不可没。中国人民银行2016年末发布的《2016年农村地区支付业务发展总体情况》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地区新兴电子银行业务增长突出。农村地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开通户数依然增长较快,网上银行业务笔数和金额发展保持平稳,而电话银行业务出现明显下降,仅有手机银行业务继续增长且十分迅速。可见,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新兴支付模式已经从城市迅速地延伸和渗透到了农村地区。
 
  事实上,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扶持电子支付的发展。银监会2011年发布《关于继续做好空白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的通知》,指出要积极发展移动支付为代表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中国人民银行自2012年开始在全国20个省市组织开展农村地区手机支付试点;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手机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国务院2015年颁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开发农村地区网上支付、手机支付等金融产品。
 
  随着各地惠农支付服务不断进行试点及推广,构建起了支农、惠农、便农的“支付绿色通道”。惠农支付即为农村用户量身定做的一项特色金融服务,可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环境,为农民群众提供成本低廉、方便、快捷的金融支付服务,村民们可通过“惠农支付服务”网点办理水电费、电话费等费用代缴,满足基础金融服务需求。同时,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经济状况不同、主营业务不同,进行数据整合,可以为金融机构后续金融服务完善提供依据,并为农民群众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营销。
 
  另外,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居民收入不断增长,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城镇化水平较快提升,互联网使用率显著增长,为新兴支付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在需求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将吸引众多支付服务机构关注并进军农村市场。
 
  上海万擎商务咨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鲁振旺表示:“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对我国企业来说存在着尚未开发的巨大商机。那里的消费者或许不像大城市的消费者那么富裕,但由于人数众多,因此对于赢得下半场比赛具有关键意义。”
 
  不久前,阿里巴巴与汇通达相关研究院发布了《农村商业研究报告》,该报告显示,去年全国农村实现网络零售额达到12448.8亿元。大数据、云计算、交易平台、移动支付、物流、信用体系建设是新零售基础设施。目前我国农村移动支付用户数达到9840万,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到87%。新商业基础设施网络打通城乡连接将为农业农村发展带来不小的价值。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作为移动支付的重要组成部分,二维码支付在农村仍有上升的空间。近日,成都农商银行互联网金融部发布《2017农村电子化定性调研报告》,报告对该行下属的八家支行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对部分农村地区移动支付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摸底,并就银行未来在农村如何开展手机银行业务给出相关建议。报告显示,34%的农村居民从未使用过二维码支付,此数字近乎城市居民(18%)的2倍。
 
  业内人士认为,新一代的农民受过教育、进过城,同城里人一样喜欢、习惯于享受科技带来的进步。随着第三代移动通讯设备在广阔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无疑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到移动支付带来的便捷。(李泽坤)
 
  转自:中国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