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呈现出稳健增长态势,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有力支撑了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外部环境回暖趋势延续,供需两端整体韧性较强,产业景气度继续提振,外需复苏形成产业出口支撑力。固定资产投资企稳加速,引资呈良好增长态势。集成电路(IC)、新型显示强势稳增,通信设备智慧化变革迭代创新。展望2018年,基于智能汽车、新型显示、高端服务器、智能手机发展对产业的提振作用,产业整体将延续10%~15%增长趋势。新时代下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正站在高质量发展引领、新领域动能将释、由大变强的历史拐点。
(图片来源:互联网)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2017年,我国继续推进落实《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加强存储器、先进逻辑工艺等重大生产力布局,重点支持超算CPU、新型存储器、5G高频器件等“弯道超车”和短板领域。积极落实电子信息领域工业强基工程,重点支持高压直流继电器、高速光通信器件、超级电容器等核心电子元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建设了广东省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湖北信息光电子制造业创新中心并升级为国家级创新中心,指导上海市建设智能传感器、集成电路等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构建新型创新体系。
2017年,我国电子信息重点领域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我国的11项科技技术及产品被评选为全球年度具有代表性的领先科技成果,占总数18项的60%以上。2017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1~11月集成电路产量1417亿块,同比增长19.4%,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刁石京表示,预计2017年全行业销售收入首次突破5000亿元。
回顾2017年全年,我国在重大科技领域熠熠生辉。5月3日,中国量子计算机诞生,成为历史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基于单光子的量子模拟机;5月5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喷气式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起飞;6月6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和高能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ADS先导专项25MeV超导质子直线加速器。6月15日11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8月10日,中国科学家在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上完成了从地面到太空的量子隐形传态。全部采用国产超算CPU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连续蝉联全球超算500强榜首,3DNAND闪存芯片研发取得重要突破,我国第一条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在成都京东方量产。
精耕细作服务细分市场
电子信息产业的市场也更为细分。除了PC、智能手机、家电、工控等基础领域,汽车电子、医疗电子、军工等细分市场也逐步成为民营电子信息企业的竞相追逐的领域。而在这些细分领域中,越来越多的电子信息企业坚持深耕细作,服务细分市场,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首先,我国作为电子元器件的生产和消耗大国,电子元件的产量已占全球近39%以上。国内厂商始终紧跟发展潮流,不断提高自身技术能力和产品质量,追赶国际先进企业,努力缩短差距,以便更好地满足国内市场对电子元器件的需求。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消费市场,而集成电路的进口额却逐年水涨船高,因此政府不遗余力推动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以实现自给自足。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增速领跑全球,继续保持强势增长势头。
其次,伴随国内智能手机产业崛起和全球电子制造产业向大陆转移,国内半导体产业进入黄金发展阶段。近几年,全球半导体领域发生了多起并购,其中不乏中国资本的参与,集成电路产业向中国大陆转移已成业界共识。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信息部主任任振川认为,2017年全球半导体产业增长率至少在15%以上,这将是自2010年以后最好的年景。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加剧,中国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力量正在崛起。
此外,我国汽车市场将保持平稳增长,加之差异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新技术应用和新模式不断涌现,为中国的汽车电子企业提供巨大发展空间。在中国自主创新与提高国产设计芯片自给率浪潮推力之下,未来会有越来越多本土汽车电子厂商跨入本地汽车产业链,扮演重要角色。
深化与传统领域融合创新
2017年,我国深化电子信息与传统领域融合创新,积极推动典型应用示范,以新动能带动新发展。立足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需求,以传统领域典型应用示范为抓手,培育发展融合创新产品和服务。积极推动浙江、北京、河北、重庆、吉林、湖北等“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加快建设步伐,形成典型演示场景。建立军民两用电子元器件信息平台,促进电子元器件“民参军”。积极开展电子信息行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逐步提升信息技术对智能制造的支撑能力。
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已经走过了初中后期的发展阶段,已经形成了沿海城市产业规模成熟,并逐步延伸到内陆地区。越来越多的电子企业把制造工厂迁移或增设到内陆地区,如江西、湖北、四川等地,企业本部仅保留市场、技术、客服财务等部门。对于这场产业转移的浪潮,广东深圳受影响最大。
专家认为,电子信息产业转移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对先发区域而言,其企业向后发区域的扩张,既可以取得廉价的原材料、土地、劳动力等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又可以利用后发区域巨大的消费市场。另外,还能使企业集中力量培育更高层次的新兴产业,有利于先发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这是产业转移的新方向,不仅符合企业的盈利需求,而且也符合产业的转型升级。
当然,完成产业转移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特别是以创新科技为前提,这需要企业对未来发展有长远规划与准确定位。要积极促进产业核心技术突破、引领信息技术产业的供给侧改革,推进打造属于中国的电子信息业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今年行业整体将延续10%~15%增长
2017年以来,电子信息产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2017年我国智能化呈现爆发趋势。从智能城市、智能交通,到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教育,从宏观到微观,智能生活正扑面而来。
2017年我国加强产业链整合,大力发展智能信息产品,完善产业生态体系,培育新增长点。2017年1~11月电子信息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27亿元,同比增长23.3%。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速13.9%,智能手机产量13亿台,占手机比重达到73.9%,智能电视产量占彩电产量的比重达到63%,微型计算机产量2.8亿台,同比增长7.5%。华为、OPPO、小米、vivo跻身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前六,全球占比稳步增长,小米、传音分别在印度、非洲市场表现抢眼。加快了智能电视、量子点电视、激光电视等新产品推广。积极推动智能终端产业链协同创新,不断完善产业链建设,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
刁石京表示,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要以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为中心,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突破核心技术瓶颈,不断深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动电子信息产业智能化转型、绿色化发展,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促进信息消费升级,带动经济社会新发展。
赛迪智库预计,2018年电子信息制造业整体将延续10%~15%增长趋势。外需市场持续改善及电子产品价格回升仍将继续支撑出口市场回暖,但外部风险因素依然较多,产业面临错综复杂国际环境、发达经济体制造业回流和新兴经济体双重挤压,与此同时2017年的贸易进出口高基数可能对2018年进出口增速产生一定影响。(记者 曹雅丽)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