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过剩产能的有效化解,促使市场供需恢复基本平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行业经济运行质量提高、效益提升。在日前于秦皇岛举行的2018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截至目前,我国钢铁、煤炭2017年年度去产能目标已超额完成。煤炭行业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的去产能任务有望在2018年基本完成,也存在提前完成的可能。
(图片来源:互联网)
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煤炭落后产能加快出清。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介绍,今年全国煤炭产量、消费量和净进口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态势,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今年前10个月,全国煤炭产量28.53亿吨,同比增长4.8%;煤炭净进口2.2亿吨,同比增长12.8%;全社会煤炭库存减少1亿吨以上;初步测算,全国煤炭消费量32.6亿吨左右,同比增长3.7%。“随着煤炭优质产能逐步释放,落后产能淘汰退出,煤炭运输通道建设加快,全国煤炭市场供需关系正在由基本平衡向更高水平的动态保障发展。”王显政如是表示,在全国煤炭产量增加、价格回升的基础上,今年前9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1万亿元;90家大型煤炭企业利润总额(含非煤)1041亿元,行业经济效益稳步回升。
在去年全国煤炭交易会期间,煤炭上下游企业建立了“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促进了煤炭上下游产业的互利共赢发展。从今年的实际运行情况看,2017年全国大型煤炭企业中长期合同签订量普遍超过80%,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中长期合同价格稳定在560元~570元/吨的合理区间。
与此同时,煤炭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今年前9个月,前8家煤炭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8.92%,产业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我国煤炭稳定供应保障能力增强。煤矿数量大幅减少,大型现代化煤矿的产量占比在75%以上,已经成为全国煤炭生产供应的主体。全国煤炭生产重心愈发向晋陕蒙宁地区集中,区域间煤炭调拨规模扩大,多年来形成的煤炭运输格局被打破,区域性、时段性煤炭供应紧张状况逐渐显现,市场供需格局发生了深刻调整。
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经验。煤炭上下游一体化发展取得新进展,神华集团与国电集团重组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成为我国煤电联营、煤电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改革成果;靖远煤业、窑街煤电、甘肃煤投公司重组成立甘肃能源化工集团,构建了煤电化一体化发展模式。随着神华宁煤年产400万吨煤炭间接液化项目投入商业化运营,新一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气、煤炭分级分质利用项目开工建设,现代煤化工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山东能源枣矿集团建立了煤炭生产与用户产销协同发展机制,淄矿集团依托矿区医疗资源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创新发展。“但同时必须看到,全国煤炭产能过剩的态势并没有根本改变,煤炭市场供需平衡的基础还比较脆弱,煤矿关闭退出人员安置难度大,资产债务处理困难,实现行业健康发展任重道远。”王显政指出,煤炭行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十分突出。目前,行业亏损面仍有20.7%,企业扭亏尚未脱困的现象比较普遍。他要求煤炭企业坚定信心,维护行业平稳运行,促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连维良也指出,从总量上看,煤炭行业去产能进展顺利,但行业相对落后的产能仍然较多,结构性去产能的任务仍然艰巨。今后一段时期,行业将呈现“先进产能有序增、落后产能有序去”的格局。(汤莉)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