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综合发展指数解读-分地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次发布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综合发展指数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研究报告从规模效益、服务支撑、成长创新和发展环境四个方面对各省市(西藏暂未纳入统计范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评价。报告显示,2016年,分地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最高76.73分,最低61.55分,平均65.80分,均值以上省市10个。以下为详细解读:
产业从东向西呈梯次发展格局
从2016年综合指数得分看,位于东部地区的广东、北京、浙江、江苏、山东、上海领先优势明显,指数得分远高于其他省市,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领先力量。其中,广东、北京、浙江、江苏排名稳定,连续三年分列前四名。东部地区经济实力雄厚,人才技术密集,既拥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巨大市场需求,又具备优质的产业发展要素资源,形成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东部相对集聚的格局。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陕西指数得分差异相对较小,每年排名略有变动,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内蒙古、江西、广西、海南、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指数得分相对较低,以西部地区为主,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潜在力量。
东部和西部地区呈“两头快速增长”态势
与2015年相比,指数增长较快的省市有浙江、广东、北京、天津、黑龙江、四川、江苏、内蒙古、山东、吉林和福建,指数增速均超过3%,其中浙江最快,达5.8%。可以看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呈现“两头高速增长”态势:一方面,东部地区产业集聚效应凸显,集群内产业内生发展动力强劲,促进地区内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高速增长。受京津冀协同一体化加快推进影响,天津软件产业指数排名比2015年提高7位,其中2016年1-11月,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对津、冀共投资129次,同比增长48.3%。另一方面,一些西部省市紧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变革机遇,结合自身优势,从无到有地培育和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有望实现跨越发展,2016年内蒙古成为继贵州之后的西部地区第二个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产业排名比2015年提高5位。
东部地区引领产业成长创新 中西部地区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广东、浙江、山东居于各省市成长创新指数得分前三位,在创新能力、新业态发展、大企业培育、产业集聚以及国际化方面综合实力较强。以山东省为例,在工信部发布的2016年(第15届)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名单中,海尔、浪潮、海信位居前五。湖北、湖南、内蒙古、重庆等中西部省份成长创新指数得分较高,在成长创新指数中的排名均高于在总指数中排名,显示出较高的产业发展活力,湖北、重庆软件产业研发投入强度均超过9%。
各省市产业发展特色鲜明
北京、广东软件产业全面发展,各项实力均处于较高水平,规模效益、服务支撑、成长创新、发展环境指数得分都在70以上。江苏嵌入式系统软件、工业软件和电子商务平台运营服务增长突出,对国民经济的服务支撑作用凸显,服务支撑指数位居各省市首位。重庆市成长创新能力和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带动产业规模和服务支撑能力加快提升,2016年重庆市软件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成为全国第13个、西部第3个迈入千亿软件产业的省级行政区。(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