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港口提质增效升级加快 发展进入智能化阶段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9-25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港口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截止到2016年年底,我国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317个,是五年前的1.3倍。
gangkou
(资料图片 来源于网络)
  2016年我国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32亿吨,在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的港口中,中国港口均占有7席。其中,上海港洋山四期全自动码头计划今年底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大规模的全自动集装箱码头,目前已进入调试阶段。
 
  近五年间,我国港口大型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速,港口提质增效升级加快,建设发展进入智能化阶段,并已走在了世界前列。
 
  港口运营成效突出
 
  五年来,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运输需求增速放缓的形势下,我国港口克服困难,实现了稳定快速发展。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132亿吨、2.20亿TEU,增幅分别达到32%和34%,亿吨大港数量增加8个,总共达34个。
 
  在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的港口中,中国港口均占有7席,宁波舟山港、上海港连续多年分别位居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一。(货物吞吐量前10名分别是:宁波舟山、上海、新加坡、苏州、天津、广州、唐山、青岛、黑德兰、鹿特丹;集装箱吞吐量前10名分别是上海、新加坡、深圳、宁波舟山、香港、釜山、广州、青岛、迪拜、天津)
 
  2016年,宁波舟山港衢山港区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工程建成投入试运行,是我国首批可以接靠40万吨矿石船的泊位。该码头的建成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宁波舟山港超大型矿船接卸、中转、分拨能力,提升大宗物资保税储运、加工交易能力。
 
  业务服务水平提高
 
  在总量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我国港口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转型升级。
 
  港口业务逐步由传统装卸仓储服务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商品汽车、冷链等专业物流和大宗商品交易发展迅速;通过海铁等多式联运、江海以及远洋运输,港口与内陆地区、世界主要港口联系更加紧密,服务网络基本覆盖全国以及世界主要港口;以港口为依托的航运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以邮轮为代表的水上休闲旅游已成为新的增长点,2016年全国港口共接待国际邮轮旅客218万人,同比增长79%。
 
  港口绿色发展的步伐显著加快,岸电、LNG等清洁能源广泛应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三个船舶排放控制区已先行设立。
 
  2015年12月,交通运输部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水域设立船舶排放控制区,推进绿色航运发展和船舶节能减排,港口污染物排放量大大降低。
 
  提质增效升级加快
 
  港口资源整合和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江苏健全沿江港口岸线、锚地管理制度,初步实现了沿江岸线资源的集约利用以及锚地统一调度管理;广西在北部湾沿海三个地市港口一体化运营的基础上,整合了三个地市的港口行政管理职能,实现了对广西沿海港口资源的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
 
  广西、浙江、江苏等省级港口集团相继组建,天津、河北港口跨省协同发展已经起步,区域内港口合理分工、错位发展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港口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制定实施《港口收费计费办法》,放开了港口竞争性经营服务收费,大幅精简了港口收费项目,每年为航运公司和进出口企业减轻负担15亿元。(汪名立)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