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世界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茶叶消费习惯,有超过20亿人在饮茶,并且饮茶人数还在持续增加。
作为茶的故乡,我国在茶叶生产上拥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地位。全世界每年茶叶产量约600万吨,超过四成产自中国。2016年,我国茶园面积287万公顷、产量240多万吨,种植规模世界第一,消费量超过200万吨。我国是世界上唯一生产绿、红、青、黑、白、黄6大茶类的国家。
据统计,2016年,我国名优茶产量占45.8%,茶叶企业呈现出集群发展态势,涌现出一批大型茶叶集团。同时,茶具、茶食品等衍生品不断涌现,茶旅游蓬勃发展,一条茶的产业链正在成型。
但一组来自农业部的数据却表明,我国茶产业发展的困境依然存在:
——从生产环节看,我国茶叶平均每公顷产量为837公斤,仅为印度的40%。
——从加工环节看,我国有茶叶加工企业6.6万家,平均年加工量34吨,精深加工的茶叶比例仅占6%,50%以上的出口茶产品都是原料型初级产品,出口价格偏低。
——从销售和品牌建设看,90%以上的茶企年销售额不足500万元,全国百强茶企销售额仅占全国茶叶销售总额的12%。
“我国茶产业大而不强,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我们缺乏一个强大的品牌。”农业部市场经济与信息司司长唐珂说。
如何打破中国茶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精的困境?
唐珂表示,今年是农业部确定的“农业品牌推进年”。我国将聚焦茶产业的品牌建设,通过品牌发力,倒逼生产和流通,打出一套从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到品牌建设的“组合拳”,促进茶叶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做大做强、转型升级。
茶叶的提质增效同样离不开科技支撑。据测算,2016年我国茶叶生产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3%。重点产茶县茶园管理机械化水平达30%,比2005年提高10个百分点,茶树修剪基本实现机械化,大宗茶采摘机械化发展较快。
为更好打开国际市场,我国的茶叶还需要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使中国茶更“绿色”。
“当前我国茶叶生产中为了追求产量,过度施肥的情况比较严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杨亚军表示。
针对这一问题,农业部先后开展了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和果菜茶病虫全程绿色防控试点。在茶叶生产优势区选择部分重点县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和绿色防控试点,在不同实施区域内通过对共性技术的组装、集成、优化,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并进行区域示范和推广应用。(高敬 黄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