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旺“炭火”消除寒冬 造船业加速提升科技创新引领力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5-02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船舶工业由大到强的战略机遇期,面对全面陷入困境的全球造船业和进入长周期持续深度调整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市场,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李国安日前表示,我国船舶工业应该把握好“弯道超车”的历史性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好《船舶工业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6~2020年)》(简称《行动计划》)等相关国家利好政策,促进创新发展,提高科技创新引领力,推进智能制造、推动品牌建设以及加强人才培养,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和制造强国,实现跨越式发展。


  科技创新势在必行


  李国安表示,作为指导“十三五”时期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行动计划》与《中国制造2025》《船舶配套产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16-2020年)》等相关政策相辅相成,既立足当前,又着眼未来,内容具体、定位清晰、操作性很强。针对当前我国船舶工业面对的造船产能严重过剩、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行动计划》明确了“到2020年,建成规模实力雄厚、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结构优化的船舶工业体系,力争步入世界造船强国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先进国家行列”等具体目标和任务,指导我国船舶工业更好地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行业创新能力和发展质量。


  李国安认为,我国船舶工业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使创新成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主动力。他表示,船市低迷期,企业普遍面临“接单难”“交船难”等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出我国船企在应对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等新技术挑战方面技术储备不足,说到底还是企业在科技创新上的投入力度不够。因此,企业要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是其在船市“寒冬”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炭火”,必须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不断完善加强创新体系,再苦、再难也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积极主动地应用新技术、学习新工艺,提升发展内涵,在技术发展上逐步锻炼进步,赢得先机。


  “三大方面”狠下功夫


  李国安表示,除认真坚持《行动计划》提出的“创新驱动、深化融合、优化结构、开放协同”四项基本原则,切实完成《行动计划》提出的六大重点任务外,我国船企更应结合自身实际,分析现状,找准各自的突破点,形成有自身特色的优势。同时要在大力推进智能制造、推动品牌建设以及加强人才培养上下工夫。


  在推进智能制造方面,《行动计划》要求,要将智能制造作为船舶工业强化管理、降本增效的主攻方向,大力推进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在船舶以及配套设备设计制造过程中的应用。李国安认为,当前,不少船企存在生产效率低下、工艺落后等问题,这既是科技创新能力有限的体现,也是智能制造推广不足的表现。在竞争加剧的困境下,特别是在新一轮数字化和信息化加快推进的进程中,我国船企要在智能制造和智能装备的发展方面加把劲,力求实现实质性突破。


  《行动计划》还明确了我国船舶配套领域的智能制造新模式,要求开展智能车间/工厂示范,全面推进船舶及配套设备设计、制造、管理、维护、检验等全流程的智能化等。李国安强调,企业要抓住国家发展高端船舶配套的机遇,加速科技创新,并尽快实现突破,形成有一定规模的优势产品。据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金向军介绍,日前,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联合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船级社(CCS)等单位已正式启动了《优质船舶配套产品推荐目录》申报工作。他表示,该申报工作既是对《船舶配套产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贯彻落实,同时也是在为《行动计划》的落地提供基础支撑。2017年年底前,该学会至少会推出一批《优质船舶配套产品推荐目录》,并通过产品推荐会、专业论坛等形式,在国内外进行宣传推广。


  在推动品牌建设方面,《行动计划》要求,要加大中国品牌宣传推广力度,树立中国船舶制造品牌良好形象,提升品牌附加值和软实力。李国安认为,在品牌建设上,我国船企要有“全员”意识。一方面,企业员工要具备“工匠精神”,争做技术能手。现代化造船需要的是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每一位员工都要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具备打造精品的能力;另一方面,企业要有“争做百年老店”的经营理念,铸造品牌,打造精品,紧跟市场需求,在三大主流船型等领域打造一批技术先进、成本经济、建造高效、质量优良、有较高信誉度的国际知名品牌,并推动品牌产品向高技术船舶、深海海工装备全面拓展。李国安表示,品牌是企业对外的名片,在全面实施建设海洋强国和造船强国战略的过程中,我国船企亟须树立打造精品、做持续创新的百年老店的意识。


  在加强人才培养方面,《行动计划》要求,要积极引入全球创新资源,鼓励我国船企、科研院所与国外相关机构开展联合设计、技术交流合作和人才培养;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引进、项目引进等方式吸引海外高端人才等。李国安强调,除吸纳海外人才外,我国各高校、各企业在培养船舶领域人才的过程中,也一定要用全球化视野加强人才培养,立足长远,提高起点,站得更高、看都更远,以求为我国船舶工业输送更多新鲜“血液”。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作为我国船舶工业的技术创新平台,历来关注船舶科普教育,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工作,截至目前,推出了中国青少年舰船夏令营、全国舰船及航海知识竞赛等多个大家喜闻乐见的品牌活动,还设立了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以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船舶与海工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金向军介绍,2017年,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的科普对象将由青少年逐渐过渡到全社会,除“科技周”举办船海知识科普活动外,还将在“航海日”联合社区开展船舶竞赛、海洋意识教育等活动,多措并举共同助力船舶领域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我国船舶工业由大到强贡献力量。(郭佳泰)


 


  转自:中国水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全球造船专家预测中长期造船市场喜大于忧

    全球造船专家预测中长期造船市场喜大于忧

    全球造船专家一致认为,短期内受供求关系影响,新船需求低迷依旧,但市场已进入触底阶段,中长期市场需求将开始回升。
    2017-07-12
  • 今年上半年全国造船业三大指标两降一增

    今年上半年全国造船业三大指标两降一增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近日发布上半年中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全国三大造船指标两降一增,造船完工量大幅增长,全球新造船市场出现探底迹象,新船订单量有所增长。
    2017-07-25
  • 从仿制到定制 中国造船点燃发展

    从仿制到定制 中国造船点燃发展"引擎"

    近日,全球最权威航运造船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造船业三大指标,我国再次全面领先对手、位居世界第一。比起三大指标的完美收官,更让人激动的是我国造船业已经逐步从跟随仿制迈向个性化高级定制阶段,
    2018-01-16
  • 今年新增订单预测大增 新造船市场或将走出谷底

    今年新增订单预测大增 新造船市场或将走出谷底

    据韩国权威金融分析机构韩亚金融投资近日预测,2018年商船订单将增长至662艘,预计增幅为54 3%。其中油船237艘、散货船210艘、集装箱船95艘、LNG船30艘、LPG船60艘、汽车运输船30艘。
    2018-03-02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