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厨电迎黄金爆发期 企业如何“弯道超车”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4-21





  奥维云网预测数据显示,作为新型厨电,嵌入式产品在2017年依旧将保持较高增速,规模会进一步扩大。预计2017年洗碗机市场销售量将达67.8万台,同比增长72.5%,销售额将达32.5亿元,同比增长70.1%;嵌入式电蒸箱销售量将达52.1万台,同比增长51.1%;销售额将达33.0亿元,同比增长51.2%。


  未被充分开发的一座“金矿”


  过去一年,嵌入式厨电市场扩张明显,但该领域仍是一块亟待开发的厨电蓝海。中怡康认为,从2015年至2016年,嵌入式厨电领域经营的品牌不够多,经营型号区区100多个,这是一个尚未进行充分开挖的金矿。


  从用户需求角度而言,现代中国家庭5—7平方米左右的厨房空间,倒逼着用户从节省厨房空间的角度谋划嵌入式厨电引进;近年来大众家居环境改善及购买能力的提升,使得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随之发生改变,促使嵌入式家电迎来爆发风口。奥维云网研究院院长张彦斌认为,当下是嵌入式厨电发展最旺盛的阶段,国内嵌入式厨电产品的平均毛利率在30%以上。由于消费者生活水平提高,在精装修需求的驱动下,嵌入式家电展现出了迅猛增长,目前来看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行业人士认为,去年是嵌入式厨电市场的爆发元年,而今年将是市场加速扩张的关键一年。在整体厨房概念的带动下,加之现代厨房有限空间及人们对美观、品质家电的追求,促使嵌入式厨电迎来巨大发展,未来市场大有可为。


  厨电巨头掘金势头肆起


  嵌入式厨电也吸引了不少初创品牌纷纷进驻。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嵌入式厨电品牌数量为88家,到2016年嵌入式厨电品牌数量直接增至124家,一年内新入局品牌达36个,较2015年增长率高达40%,掘金势头可见一斑。“我们一定要抓住嵌入式厨电的机会,因为未来的增长就在这儿。”3月28日,格兰仕集团总裁梁昭贤在公司2017中国市场年会上强调嵌入式厨电战略计划。本次年会上,格兰仕发布了搭载G+智慧家居系统的微蒸烤一体机、电蒸炉、蒸烤炉等厨电新品。


  老板电器则认为,“嵌入式产品做的越全,未来吃下的精装修市场就会越大;整体解决方案,即厨房排烟排风系统的匹配性问题,这是今后老板电器在B2B市场中一个重要的方向。”据了解,老板电器嵌入式新品整体发展迅速,包括嵌入式微波炉、烤箱、蒸汽炉、洗碗机等,增速达到70%以上,主要面向高端消费者。


  早在过去几年,帅康便提前布局嵌入式厨电领域,通过自主创新研发和加大技术投入,成功推出了更适合中国家庭烹饪习惯的嵌入式电烤箱、嵌入式电蒸炉等高端产品。借助一轮中国消费群体的品质化、高端化潮流,帅康成功推动了整个厨电市场消费的嵌入式、集成化趋势。


  实现“弯道超车”需迈过三大门槛


  显然,无论是初创品牌还是厨电大佬都想法设法的在布局嵌入式厨电这一领域,毫无疑问,未来这一领域竞争将十分惨烈。如何从中脱颖而出,掌握弯道超车的佳机?企业还需迈过以下这三大门槛:


  其一,价格不菲。据了解,嵌入式厨电的价格比单一产品高出好几倍,适合预算较大的家庭,暂时还无法大范围普及。市场数据显示,2016年嵌入式蒸汽烤箱线下市场的均价为13973元;嵌入式微蒸烤一体机线下均价为10363元,线上均价为17864元。动辄上万元的嵌入式厨电产品似乎很难打动普通消费者。此外厨房经常处于高温状态,嵌入式家电散热需安装散热系统,无形中又给消费者加大了成本。


  其二,尺寸标准未统一。目前我国还没有嵌入式家电产品统一的技术标准,嵌入式家电与单一家电产品存在使用环境上的差异,在产品品质、耐用性、可靠性等方面都存在特殊要求。众所周知,选择嵌入式厨电需与厨房装修同步进行,预留插座、预留水管等问题必须考虑得面面俱到,通常需要专业的工程设计人员来提前规划。一旦原有嵌入式家电出现损坏,而市场缺失标准尺寸的嵌入式产品替代,原有空间只能废弃,费力不讨好且还造成资源浪费。


  其三,消费者认知不足。众所周知,嵌入式家电概念来自于欧洲,目前在欧洲,嵌入式家电占据了超过60%的市场份额。与之相对的是,国内嵌入式厨电起步稍晚还未全面普及。“从来没有考虑过,在厨房装修前就得把厨电配置好,因为不知道嵌入式已经延伸到这么多品类上了,我还停留在以往厨电三件套的思维里。”家住北京十里河的张先生表示。现代消费者对嵌入式厨电认知不足,也是阻碍当前市场爆发的一大难题。


  随着80、90后成为厨电消费的主流群体、新产品与新技术源源不断的涌现及厨房整体概念继一体化概念的带动,嵌入式厨电必将成为未来厨房的潮流消费新趋势。更可期的是,今年嵌入式厨电有望迎来黄金爆发期,厨电“嵌入”或将成为市场高频词。不过对于各企业腾飞而言,唯有率先迈过价格、尺寸标准及消费者认知这三大门槛,才有可能获取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智电)



  转自:消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