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认识加快转变方式的紧迫性,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李毅中
调整经济结构和调整产业结构是什么关系?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给出的答案是:调整经济结构是国家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由于转变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那么产业结构调整便成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而经济结构调整则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从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影响较大的结构性问题有五个:收入分配结构、城乡二元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社会保障结构和产业结构。只有深入分析这些结构性问题,才能清楚了解到结构调整的紧迫与重要,以及解决问题的关键路径。
关于收入分配结构。近年来,中国经济总量迅速增长,但经济结构严重扭曲,制约着发展方式根本转变。改革收入分配体制,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工作着力点。
李毅中指出,扩大居民消费,居民首先要有较宽裕的收入。目前,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仅36%,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仅45%,而发达国家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一般超过55%。“要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通过提高低保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为扩大消费创造条件。”此外,加快二次分配制度改革已经提上日程。在做大社会财富“大蛋糕”的同时,怎样切好这块“蛋糕”同样重要。
关于城乡二元结构。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农民大规模地转向城市,不仅给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巨大需求,也会为扩大消费提供强大动力。
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农民年人均消费支出3661元,一般的小城市居民年人均消费10600元,大城市居民年人均消费14300元,城市人均消费为农村人均消费的3倍以上。
2009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达46.1%,2030年要达到65%,几乎每年要提升1个百分点。李毅中指出,我国的城镇化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将带动约1500万人从农村转向城镇。由此带来的市场需求将为工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首先是住房,然后是交通、商业、服务都会跟着发展起来。可见,调整城乡二元结构,积极推进城镇化,能够持续有效地释放需求潜力,激发经济活力。
关于区域经济结构。随着国家对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等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各地区都在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但也出现了不顾条件盲目发展、产业雷同的问题,区域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以煤化工产业近年来的发展现状为例。相关统计显示,2009年,全国焦炭新增产能3000万吨左右;目前全国在建电石项目31个、产能700万吨;甲醇项目25个、产能860万吨。这些项目全部投运后,将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的矛盾;就产品结构看,各地还规划了一批传统煤化工项目;同时,我国一些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不顾技术进展、产业成熟度和当地建设条件状况,也在纷纷规划近期建设现代煤化工项目。
因此,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还有很多文章可做。李毅中说,“要根据各地区资源禀赋和条件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使有限的资源产生更大的效益。这样,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关于社会保障结构。社会保障是安定人心、鼓励消费的基础。李毅中表示,“没有良好的社会保障,无法指望居民将20多万亿储蓄用于消费。”
目前,我国城市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社会保障体系已基本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正在积极推进,这些举措将逐渐为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扩大消费,提供有力保障。
关于产业结构。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还存在一系列深层矛盾,其特征表现为:
一产不稳,只占GDP的10.7%。尽管粮食产量已经连续三年超过1万亿斤,但是人均粮食占有量下降了,原来是800斤,现在是700多斤,其中除了人口用粮,还有工业用粮、畜牧用粮、其他用粮。
二产不强,占GDP的47.5%。有一半的产品产量是世界第一,其中钢产量占了世界的46%,但大而不强,缺乏自主创新的核心能力和关键共性基础技术。
三产不足,只占GDP的41.8%。目前,世界上的平均水平为69%,发达国家为73%,而国民经济的能耗水平低、利润率高与服务业发达密切相关。
通过对上述五大结构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对中国经济影响巨大的是结构性问题和矛盾,以及调整产业结构与转变发展方式的相互关系。工业经济管理要积极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主动推动优化一、二、三产业结构,使中国经济由依靠二产转向一、二、三产协调发展。
其中,一产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特别是农业科技,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二产要加快技术改造优化升级,把促进工业由大变强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相结合,把淘汰落后产能与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相结合,加快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三产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带动软件业、现代物流、工业设计的发展,提高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深度调整,使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成为一项紧迫任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因此工业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中尤显重要。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内部条件也在发生变化,对经济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应针对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来源:中国工业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