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影响仍存,外贸真正回暖尚需时日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0-03-26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受到了严重影响和损害,去年的外贸出口下降了16%。而今年1到2月份,我国贸易顺差在2009年同期的基础上下降了50.2%。

  全国人大代表、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日前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受到了严重影响和损害,去年的外贸出口下降了16%。而今年1到2月份,我国贸易顺差在2009年同期的基础上下降了50.2%。陈德铭说,“这意味着我国采取了非常积极的鼓励进口、稳定出口政策,使贸易项下的收支平衡。但目前断定中国外贸增长言之过早。”

持续增长面临考验

  “今年外贸有了恢复性的增长,预期能够增长8%到10%左右。但从全球的经济格局不确定、不稳定性看,这种增长非常脆弱,才刚刚开始。”陈德铭说。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虽然在贸易总量上已经排到了世界前列,但在贸易质量上还不能算是一个强国的国家来说,如何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增长势头,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外贸业务,特别是出口业务带来直接冲击情况下,所必须面对的考验。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商务部原副部长张志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我国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均出口额却只是德国的十六分之一,人均GDP排序仅居世界百名左右,差距很大。“而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月当月进出口顺差缩减至48.5亿美元,环比下降87.6%,下跌程度已经超出了市场各方的预期。”

  “虽然目前外贸有所回升,但是我认为这是暂时的,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企稳回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也在政协小组讨论会上指出,“当前整个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结束,特别是美国跟欧盟,包括日本的高失业率仍在持续,仍然是当前西方在金融危机以后经济复苏的一个重大困难。同时,目前订单虽然增加幅度很大,但是由于前段时间很多进口商们的库存已经消耗光了,现在他们的订货是补充库存,而且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出口型企业的订单都是短期的,这种短期订单占据了整个工厂订单的将近85%,这表明进口商,就是那些西方的像美国、欧盟的进口商,他们对形势仍然没有充满信心,而且仍然犹豫,在生产上面仍然是举棋不定。”

  据商务部相关负责人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会有所好转,但复苏的基础还不牢固,危机的影响仍然存在,外需将难以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切不可盲目乐观。

委员支招应对贸易摩擦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表示,目前全球正在调查的134项救济措施中,77项涉及中国。企业“走出去”必须学会在频发的贸易摩擦中用法律武器,谋最大利益。

  “我觉得现在贸易保护非常厉害,”魏建国表示,“我们跟美国和欧盟的贸易仗刚刚才打响。一些西方国家的一个产业不行了,他们马上转嫁到进口的这方面,指责中国就是倾销,用所谓反倾销,反补贴,来解决和满足自己国内的失业问题,这实际上已经完完全全作为党派政治化了。”魏建国告诉记者,有一个德国朋友跟他讲,一旦贸易保护主义被一些国家领导人作为解决国内政治和经济问题的一个主要工具的话,那么贸易保护主义必将泛滥化。

  万季飞认为,对华贸易摩擦频发的背后,是中国作为贸易大国崛起的事实。2009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出口国,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随着出口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出口国过于集中是贸易摩擦增多的原因之一。

  据统计,去年中国遭受的各种贸易保护案件有116起,涉及金额达127亿美元。新年伊始,美国、欧盟、印度、土耳其和阿根廷等国相继对中国油井管、铜版纸、PVC胶膜、玻璃纤维、套装等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

  万季飞说,一些国家的海关滥用自由裁量权,人为阻挠、拖延中国产品通关;欧盟还不断以安全、环保、知识产权、企业责任等为名,出台苛刻指令抬高市场准入门槛;几乎所有中资企业都反映,“走出去”签证难办,工作许可和居留证更难办。

  他指出,今年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涉及的产品范围会更广,次数会增加,形式会更多样,而且发展中国家提起的贸易救济措施也会越来越多。“现在的摩擦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的夕阳产业。当中国企业实现结构调整和升级,开始与欧美的支柱产业和朝阳产业竞争时,贸易摩擦会更加激烈。中国企业必须学会在摩擦中生存。”万季飞说。

  万季飞建议,企业对待贸易摩擦既不能抱着息事宁人态度,也不应言行过激,要敢于打官司,学会熟练使用法律武器为自己谋求最大利益。“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避免惹官司的,这与西方文化传统很不一样。但在WTO框架下,主要就是通过贸易诉讼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如果不能熟练使用法律武器,包括钻法律的空子,显然是要吃亏的。”他说。

  据万季飞委员介绍,中国迄今只向世贸组织提交了4宗申诉,都是针对美国的,远低于印度的18宗和巴西的24宗。

  我国政府一直在倡导实施出口目的国多元化战略。万季飞委员表示,实施“走出去”战略也是打破区域贸易壁垒的有效形式。他建议商协会组织发挥更积极作用,建立对出口产品和进口产品的预警机制,邀请国内外著名仲裁员、会计师、信用问题专家,就国际化经营中的信用保险、风险管理、税务、法律、争议解决等问题,与企业进行交流和研讨,积极帮助外国产品进口,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纵 深为外贸企业“减负”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走出去”是既定国家战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外集团总经理孔庆平表示,作为政策的支持举措之一,2008年开始实施新修订的企业所得税法,企业开始按照新的规律缴纳境外所得税。但是由于事出仓促及具体实施细则欠缺,新税法执行中存在加重“走出去”企业纳税负担的可能性,不仅背离初衷,也与支持大企业“走出去”国家战略相悖。

  因此,孔庆平认为,为发挥税收在支持企业“走出去”方面的重要作用,应降低企业的综合税负,增强企业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他表示,新税法也部分明确了企业计算当期与抵免境外所得税的有关方法,但对于境外遇到自然灾害、战争等产生巨额亏损的处理等特殊情况没有详细规定,对此,国家税收法律制度在实施上要尽快明确对此类企业税收补贴等优惠细则,解除“走出去”企业的顾虑,真正发挥税收政策的调节作用,鼓励更多企业把海外业务做得更大,才可最终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税源。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纪昌也表示,“总理报告中强调了‘鼓励企业走出去’,对于企业来说,急需扩大优惠贷款的规模。中国的外汇储备很多,与其拿外汇买美国的国债,不如给进出口银行更多的信贷额度,通过优惠贷款的方式,让企业更多地走出去。这样通过优惠贷款,对企业走出去和拉动经济会非常明显。”

  针对如何推动我国的出口,张志刚也重点提及了出口退税问题,他希望能够实行“征多少退多少、全征全退”的“零税率”政策。“这符合国际惯例,中国出口产品含税进入国际市场对企业有欠公平,减弱了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希望‘零关税’出口是长期稳定政策,不要再把出口退税率作为调控出口的手段。”

  魏建国表示,“我们可能今年面临的形势还会更复杂。”他建议,“政府在符合WTO的原则条件下,支持外向型的出口退税、信贷、保险、服务这块的一些政策,而且目前还不能够改变,还要继续保持下去,让中小企业在经过了国际金融刚刚复苏的时候,再给它一把劲,否则的话,一旦马上中断这些政策,那么它面临的压力和危险都很大。”

来源:中国商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