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调价期限上,存在截然相反的两派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调价期限过长,调价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建议缩短为10个工作日;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保持22天不变,或适当延长期限。” “油价需要平衡的利益主体太多。石油产业具有竞争性、基础性的双重属性,成品油完全市场化并没有明确的时间点。”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主任助理姜鑫民
现行“4%+22天”的定价机制提高了透明度,但引发更多的囤油套利行为
“国家发改委正在对成品油定价机制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并将根据国内市场运行情况对定价机制细则做出调整。”3月19日,在由金银岛网交所举办的“2010年中国石油市场形势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主任助理、副研究员姜鑫民说。
发改委对定价机制的评估显示,过去一年来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频率明显加快。2009年1月1日至今,国内成品油价格先后8次调整,其中5次上调,3次下调,价格调整频率之高为历年之最。
与此同时,囤油套利、政府市场均衡任务繁重、油价改革难以一步到位等问题也显现出来。“政府部门是价格市场化的积极推动者,但需要平衡的利益主体太多。石油产业具有竞争性、基础性的双重属性,近中期内价格完全放开并不现实。市场化是价格改革的方向,积极稳妥、稳步推进则是我们的改革路线。”姜鑫民说,“个人认为,成品油完全市场化并没有明确的时间点。待市场主体相对多元化、竞争比较充分,成品油价格市场化便水到渠成。”
机制透明引发囤油套利
“‘4%+22天’的定价机制提高了政府决策的透明度,但囤油套利的行为也随之放大。”姜鑫民说。
一旦涨价预期出现,社会贸易商即低进高抛成品油资源。当贸易商大量购入资源时,炼厂资源供不应求;反之当贸易商大量抛售时,炼厂则会出现大范围憋罐。
“社会经营单位成为成品油消费的第二个窗口。2009年社会成品油库容规模占全国库容的45%,具备一定的市场操纵能力。”中国石油规划总院市场营销所高级工程师丁少恒说。
“只要有市场存在,投机便不可避免。”姜鑫民说,对于投机,国家完全可以去监管和控制。”
正因为投机行为的出现,调整价格规则的呼声频频出现。
姜鑫民告诉记者,在调价期限上,存在截然相反的两派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调价期限过长,调价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建议缩短为10个工作日;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保持22天不变,或适当延长期限。
至于“4%+22天”中的4%,姜鑫民表示,“‘4%’这一变化幅度是根据历史数据测算而来。如果变动太大,那么油价的调整将对国民经济产生较大影响。”
炼油厂产能扩大
“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总体有利于石油石化发展,保证了炼厂利润。”姜鑫民说。
在保证炼油利润的基础上,国内炼油能力正在不断扩大。根据中国石油规划总院提供的数据,2009年国内新增3700万吨/年一次加工能力,是2008年新增能力的2倍。
与此同时,新机制实施一年来,特别是在石油资源宽松的环境下,民营石油企业的日子明显好转起来。地炼2009全年平均开工率达到40%以上。2009年全年地炼原料加工量同比增长32%;汽柴油产量1840万吨,同比增加54%以上。
“过去的一年,地炼和社会经营单位的经营状况出现好转。”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秘书长马莉告诉记者。不过,油源问题在当前的宽松的市场环境下暂时被掩藏起来,如果市场重回紧张的局面,地炼可能仍将面临无油可炼的困境,。
有能力应对高油价
新的定价机制规定,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高于每桶80美元时,开始扣减加工利润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润计算成品油价格;每桶高于130美元时,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者少提。
定价机制明确国际油价每桶80-130美元和130美元以上两种管制情况,但都无详细规定。每桶130美元以上时国内油价“不提”或“少提”如何区别、价格调整周期和标准等都未予以明确。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避免生产企业由于利润减少甚至亏损而减少供应、并因此导致“油荒”?《办法》并未给出解答。
姜鑫民说:“当前国际油价仍然维持在80美元/桶左右,我们还有一定的缓冲时间。上述区间内的政策我们正在抓紧研究。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我国应对油价波动的能力在提升,即便国际油价到了80美元/桶以上,我们仍可从容应对。成品油价格机制的制定根本目的在于使生产和消费均衡,如果油价到达130美元/桶的高位,政府必将给中石油、中石化以适当补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