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产区粮食加工业期盼更多政策扶持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王晓明    时间:2010-04-01





我国部分主产区产粮大县近年来发展粮食加工业过程中,普遍陷入“要粮食”还是“要经济”的两难境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对产粮大县、养猪大县、养牛大县的财政扶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推动生产与市场对接。有关专家建议,国家应尽快调整主产区考核“指挥棒”,切实推进主体功能区定位,细化各种财政、补贴方式解除产粮大县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粮食生产上,打破产粮大县的“两难”局面,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陷入“要粮食”或“要经济”两难境地

东北地区三个产粮大县县委书记们表示,生产粮食对地方财政几乎没有贡献,产粮大县如何在保证粮食生产与发展地方经济的博弈中破题,一直让他们难以作出抉择。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张自立认为,国家应建立健全利益补偿机制,列入国家规划的产粮大县,应按照粮食产量、商品量和人均拥有量添加普通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逐渐使产粮大县人均财力达到全国县级均匀程度,处理粮食主产区财政困难的成绩。此外,在粮食补助的政策下,粮食主销区吃的是补助价钱的粮食,所以粮食主销区该当对主产区进行补贴。

吉林省榆树市市委书记李国强说,作为全国产粮状元县的书记,一方面要对国家粮食安全负责,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但另一方面单纯依靠粮食生产,既不能富民也不能强市。他说:“带领100多万人种地,但光是种粮食,别说增加农民收入,就是养活4万多财政供养人口都有困难。在现有的政策和资源条件下,只有在工业上做文章,如发展粮食加工业,不仅解决了农民卖粮难,而且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把大量玉米变成工业产品,对国家粮食安全不能说没有负面作用,他一方面看着各种工业项目拔地而起很高兴,另一方面看着被占用的大量黑土地倍感痛心。

黑龙江省五常市市委书记裴君说,产粮大县要稳定粮食生产就要调动农民积极性,同时也要调动地方干部的积极性。五常市2.4万财政供养人口,人头费、公用经费、社会事业费、保障资金、城市建设等,没有七八亿元根本运转不过来。他说,无奈之下,他们喊出了“工业强市”的口号,把主要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招商引资、工业项目上。

黑龙江省虎林市市委书记孙永成说,经济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是产粮大县普遍存在的历史顽疾,除了粮食生产之外,第二产业不发达,第三产业自然也上不去,而粮食生产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又太小。他说:“2007年全市财政收入1.67亿元,单纯工资性支出就将近1.5亿元,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人均年办公经费还有750元,可现在只有450元。”

县委书记们表示,作为传统的产粮区,招商引资搞工业实属无奈之举。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发展县域经济最好的出路就是工业化,但地方官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招商引资上,对粮食增产也不利,他们普遍陷入两难境地难以抉择。

调整考核“指挥棒”期盼更多政策倾斜

河南周口市市长徐光代表在今年两会上表示,实现粮食稳定增产,需要地方政府作出积极努力,也盼望着国家优惠政策更多地向粮食主产区倾斜。一是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力度,在产业项目尤其是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安排上,更多地向粮食主产区倾斜,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农民教育培训的投入力度,增强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培训资金更多地向粮食主产区和农业人口大市倾斜,全面建立青壮年劳动力免费培训制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

李国强分析说,从经济发展与社会需求统筹角度考虑,全国应该是一盘大棋,应该有一个分工,宜林地区发展林业,宜牧地区发展牧业,宜农地区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生产上,实际就是一个整体功能的区域性划分。他说:“如果划分之后有了政策支撑,让我们榆树光靠种粮食就能达到全国中等收入水平,农民生活提高了,地方财力也改善了,自然能安心种粮。”

裴君认为,国家对产粮大县应调整考核的“指挥棒”,应该由考核当地生产总值、财政状况向考核粮食生产转移。国家应该通过转移支付支持产粮大县优质粮的生产,让农区能把主要精力放在粮食生产上面,而不是一味地招商引资,哄着企业的老板们喝酒、套关系。“建议国家在目前分税制的体系下,给财政困难的产粮大县更加灵活的财政税收政策,给我们更加灵活的财政自由度。”

工业反哺农业 销区反哺产区

在今年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建议,国家保障产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发展思路对于粮食主产区来说是一种利益的补偿,这种补偿可以由国家承担,同时也可以由销区省份承担一部分。

从全国粮食产销结构看,大体上可分为1/3的粮食外调区,1/3的平衡区,1/3的调入区,今后国家应根据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政策。例如对于粮食外调区,就应该从转移支付、财政税收等角度多补贴、多支持,解除他们发展经济的后顾之忧,把粮食生产作为考核地方干部的主要指标;对于平衡区,坚决不能放松粮食安全这根弦,应该在保证目前粮食产量的基础上,鼓励其继续增产,不能拖全国粮食安全的后腿;对于调入区,不能产生依赖心理,要自己尽最大可能挖掘自身粮食生产潜力,不断减少粮食调入数量,给全国增加“蓄水池”调剂能力。

裴君分析说,三个不同性质的地区要密切互动,搞好信息互通、衔接。销区如果出现粮食紧张,主产区应及时进行支援,产销平衡区也可从中进行策应;如果主产区粮食大幅增产销售不畅,销区省份应该承担起为产区“买单”的义务;如果主产区粮食减产,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应该协调起来,与主产区共同进行平衡、互动、补偿。三个不同性质的区域应该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建立起一个监测预警机制,有效实现良性互动。

专家认为,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需要国家出面,另一方面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产销区之间一定要实现紧密对接,在目前这个阶段完全有理由让销区省份多花钱买产区的粮食,也是对产区利益的一种补偿。既能保障国内粮食自给能力,还能弥补产区经济利益,缩小产销区经济落差,工业反哺农业,销区反哺产区的时机已经成熟。(□ 王晓明/文)

来源:中国信息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