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随着牌照的发放,互联网电视终于迈出了关键一步,互联网内容进入电视平台的通道已经畅通,获许可的国有控股视频网站+互联网电视机的产业形态逐步建立,互联网电视产业是否有足够的能量与数字电视、IPTV相抗衡,仍然存在诸多变数。
继为央视的CNTV(中国网络电视台)发出第一张互联网电视牌照一周后,广电总局再次颁发两张“准入证”,上海文广和杭州华数成为幸运儿。
至此,互联网电视“国家队”基本成型。业内人士认为,短期内广电总局很难再次颁发牌照。而在管控严格的广电系统,未来民营力量获得牌照的机会很小,想要分食互联网电视“蛋糕”只有与“国家队”合作,实现“曲线救国”。
事实上,“合法身份”的确立,是广电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向老对手电信“叫板”信号。因为,根据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我国“三网融合”的速度将被加快。而在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后,谁能够率先布局,谁就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互联网电视“开步走”
“我们是从2009年10月左右开始主动申请经营互联网电视业务的,历经半年多时间,终于得到了相关主管部门的授权。”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副总裁赵志峰博士告诉记者。
尽管第一批三个牌照的获得者,都是事实运营者,但是牌照的获得还是胶着了很长时间。“我们对相关业务的架构都非常了解,无非是把平台和系统做总结后再上报。但广电总局仍然反复让我们提出具体思路,包括怎么推进、怎么确保信息安全、怎么架构技术体系、开展运营等。”赵志峰表示。
一位获得牌照的公司高层表示,对于牌照会发几家,按照什么规则发,大家心里都没底。从现在的结果看,不是简单的文件申报就可,而是要看在这一领域的长期影响力和积累。
事实上,无论是CNTV,还是上海文广或华数,能够拿到牌照也算是实至名归。
背靠央视的CNTV,不缺内容、不差钱;上海文广则一直对新媒体业务颇为看重,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更是花大力气整合旗下百视通、SiTv互动电视、东方宽频以及东方龙手机电视公司。获得全国第一张IPTV牌照的百视通业绩不错,2009年上海IPTV业务用户达103万,全国达到350万。
而杭州华数在潜行十年之后,被业界认为是“三网融合最成功的运营商”。华数脱胎于早期的杭州网通信息港和杭州广电,天生具备广电与电信两大“混血”基因。其既有电信业务牌照,也有广电业务牌照。在网络和内容的整合方面也做了比较多的探索,业务许可范围覆盖固定电话、移动电话、WiFi、WiMax、宽带业务、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移动电视、地面广播电视等。
如此重磅的“国家队”成员确立后,业内开始猜测,谁会成为第四家、第五家?
“近期不太会有新牌照发放了。目前的三家是前期发过IPTV牌照的七家企业中最为活跃的。”赵志峰如是说。
民营力量“曲线”介入
尽管三网融合可能有利于让“保守”的广电更加市场化,但在向来管控严格的广电领域,电信运营商这样的国有企业尚且难以进入,民营力量拿到牌照的机会更小。
“以PC为终端和以电视机为终端的不同业务,都在争抢三网融合的发展机遇。但是,后者在管制上更为严格。”上述获得牌照的公司高层表示,目前广电总局总的思路是“集成播控”,即国营广电部门拥有内容的集成和播出权。
易观国际分析师陈寿送认为,由于三网融合的趋势需要,广电不得不开放通道,但不会为民企发放牌照。有限的牌照可以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不仅可以调控互联网电视的发展,更可以避免其和广电的数字电视业务形成冲突。
“以后拥有牌照的会变成播出机构,内容提供商只负责提供内容。而对于互联网电视推动力最大的终端厂商,如果认为自己在产业中有竞争优势,不应该去争取牌照,而是应该争取怎么样和他们合作,以发挥出自己的优势。”陈寿送说。
其实,在过去的一年里,尽管政府管控严格,互联网电视处于灰色地带,但是有不少终端厂商仍然坚持推进这一业务。陈寿送认为,这是因为终端产业需要新的业务形式推动业务更新,更多是为了制造吸引用户眼球的噱头。但目前发放正式牌照后,这个产业应该由营销价值转化为用户提供实在的应用价值。
陈寿送表示,对于2009年才出现的新事物,在用户端方面,互联网电视比一般电视贵一两千,内容段的分布程度还不足够丰富。用户选择花这么多的钱,如果只是能多看两部电影,为此埋单的兴趣不会太大。
目前,三网融合有互联网电视、数字电视、手机电视、IPTV等诸多业务形式,都是全业务竞争,最终拼的是内容是否有足够吸引力。但都仍然处于第一阶段,终端价格决定了用户是否能够接触到其承载的内容。
由此而言,互联网电视的市场是小众消费,是并非很多用户都会接受的新的产品形式。作为内容输出的渠道之一,而能够到达用户终端的也不过两三个,互联网电视能否打败IPTV、数字电视以及网络视频,则要看其内容质量以及相关产业链上下游的协作水平。
“终端厂商怎么推动,内容厂商怎么跟进,仍然使得互联网电视的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一位广电行业资深人士表示。
记者观察
三网融合加速下的广电心态
事实上,在IPTV、数字电视等的强力竞争下,广电推行的互联网电视可谓是强手林立。而广电相关牌照的发放,则源于2010年伊始,当时三网融合的进程陡然加快。
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会议上明确了三网融合的时间表。这个在中国议论了十多年之久的话题,终于进入了实施阶段。
有专家预测,在三网融合过程中所需投资、最终产生出来的大市场,规模均将高达数千亿乃至超过万亿元。然而对于和电信既“竞”又“合”的广电,这个消息是既喜悦又紧张。
尽管广电牢牢把控内容审查权,但其没有全国性的运营主体,各方林立的格局以及长久的体制所限,广电本身很难做整体变革。
另外,三大电信运营商全国一盘棋,对于以互联网为终端的三网融合应用也是势在必行。IPTV业务推行几年也在不少地区获得了一定成功。如果不去主动占领市场,就有可能被电信抢先。这些都让广电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
有一位不愿具名的地方广电运营商感叹道:“广电要坚守住电视为终端、与互联网融合的阵地。情况比较危急,每个地方广电运营商都应该行动起来,守土有责。”
事实上,就在国务院文件下发后一个月,广电总局紧急叫停广西电信IPTV业务。这给三网融合蒙上了一层阴影,业内也发出三网融合“太难了”的感叹。
尽管有国务院的政策为高呼十年的三网融合破冰,但是真正的难度在于“融合”二字。
毕竟,从1998年国内就首次提出“三网融合”概念至今,这一在国外早已一路畅通的新形态之所以在中国久拖未决,根本原因还在于电信和广电都想把控主导权。既希望进入对方的领地,同时又都通过许可证等建立行政壁垒防止对方入侵。
而此次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障碍。允许广电和电信相互进入。但是这是否可以为广电、电信之争画上句号还很难断定。
按照相关时间表,三网融合会在2010年6月正式启动。(作者:张淑芳)
来源:中国经营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