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反思:本土品牌应该学会在国内市场寻找商机
在经历了中美轮胎特保案和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的天然橡胶涨价之后,业内人士担心今年中国轮胎行业将经历多重磨难。然而,令本土企业意外的是,外资轮胎企业却毫不犹豫地加大了对华投资力度,扩大轮胎产能,其势头丝毫不减当年抢滩中国市场。外资轮胎企业的行为,大大出乎了不少业内人士的意料。
本以为:轮胎业今年面临“三重门”
3月的北京西郊汽配城轮胎市场乍暖还寒。CCIN记者看到,大部分零售轮胎店门前客源并不旺盛,部分零售经理甚至向CCIN记者抱怨销售收入不如往年。“虽然去年汽车销量大涨,但这一涨势要在轮胎替换市场显现出来得到2012年以后。今年的轮胎销量难有大的突破,而且轮胎的利润每年都在降。”北京惠尔轮胎公司的张经理分析说。
在国内部分媒体和业内人士看来,2010年中国境内的轮胎企业将面临“三重门”的巨大考验。
首先,从国内需求方面看,今年政策促进消费的基调变化不大,但是基于去年基数较大和产能短期内无法扩大等因素考虑,像去年那样疯狂的汽车销量增长将不再出现。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顾翔华预计,2010年汽车销量增速为10%~15%。
其次,从国外需求方面看,中美轮胎特保案的影响在2009年比较有限,但是在2010年将会有较剧烈的反应。2009年4月底,美国对中国产乘用车轮胎发起特保调查后,美国轮胎经销商因担心轮胎涨价,纷纷加紧订货,致使我国在去年8月底之前集中向美国出口了一批轮胎。尽管2009年9~10月出口美国轮胎几乎为零,但是总体来说只影响到对美约1000万条轮胎的出口。而2010年年初到9月11日,国内出口到美国的轮胎将被征收35%的惩罚性关税。同时,欧盟还要对进口轮胎实行环保壁垒,中国轮胎的出口形势格外严峻。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估计,中美轮胎特保案今年将影响约3000万条轮胎的出口。如果不能开辟新的出口市场,这些轮胎大部分要留在国内市场,加入到价格大战之中。
再次,轮胎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而轮胎企业向下传导成本的能力有限。天然橡胶的价格从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出现明显上涨,目前已经达到每吨23000~24000元。按照目前天然橡胶的价格和轮胎的价格计算,轮胎企业已经开始亏损。由于行业集中度不高、产能过剩,轮胎企业不能即时向下游传导成本压力。本土品牌轮胎因为价格偏低,向下传导成本压力的能力更弱。而且与汽车企业相比,轮胎企业的议价能力很弱。在原料橡胶价格高企的情况下,轮胎企业将面临这样的矛盾: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没想到:外资企业扩能激情不减
这边业内人士对2010年中国轮胎行业还在担心“三重门”,那边外资轮胎企业却从去年底开始加大对华投资的力度,扩大轮胎产能。
德国大陆公司一出手便是大手笔。一项总投资达6亿欧元的项目已于去年9月底在安徽合肥正式开工,年产能为1600万条乘用车胎和200万条商用车胎。
而世界知名轮胎制造商米其林公司也在今年1月初宣布,将在中国沈阳投资10亿美元建设乘用及载重轮胎厂,并计划于2012年投产。一个月后,米其林公司又以1.7亿元收购了上海米其林回力公司其他股东持有的股权,全面接掌上海米其林回力公司。
日系轮胎厂商更是集体出击。2009年,普利司通轮胎公司对普利司通(无锡)轮胎有限公司增资9800万美元,计划在2011年7月实现扩产,将产能从日产8000条扩至12000条。横滨轮胎公司则对其杭州乘用车轮胎厂进行第四期扩张,计划将年产能由300万条增至510万条。紧随其后,东洋轮胎橡胶公司也在1月28日宣布,将投资980万美元在江苏省张家港设立全资子公司,生产轿车轮胎和轻型卡车轮胎。
与国内人士的普遍担心不同,外资企业对中国2010年的轮胎市场普遍乐观显示出对中国轮胎市场的不同解读。
外资企业首先看好中国汽车市场。据了解,目前米其林、固特异、韩泰等国际轮胎企业已占据中国乘用车配套市场70%以上的压倒性份额。去年国内销量前10位的新车凯越、悦动、捷达、桑塔纳等品牌,90%用外资轮胎配套。2009年中国汽车销量大幅增长,外资轮胎企业原配轮胎的销售也收获了井喷业绩。米其林和韩泰的年报数据显示,两公司去年在华的乘用车(及轻卡)原配轮胎生产销量增幅空前,分别同比上升了65%和55%。韩泰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也曾对外表示,虽然2005~2008年的原配轮胎销量平均增幅为10%以上,但2009年的旺销势头也让他们吃了一惊。
佳通轮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乘用车胎总经理钱平泰对外表示,今年将是中国轮胎替换市场增长的高峰期。这两年乘用车的增长主要是私家车,更换频率低一些,基本上每三年换4~5条轮胎,2010年应该是一个换胎的高峰期。钱平泰认为,今年乘用车轮胎替换市场应该投入8000万条的量,佳通车胎的目标是占据10%的份额。
普利司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普利司通轮胎事业中国地区总裁武田邦俊也坦承,中国未来几年将出现的井喷式轮胎需求是促使他们投资的主要原因。“2009年中国整车产销已经超过1000万辆,而两三年后轮胎将进入集中替换期。1000万辆车就是4000万条轮胎的替换量,再加上当年产销的1000万辆车4000万条的轮胎,这就达到超过8000万条轮胎的市场需求量。而且我们预测每年需求量还会保持10%的增长。这样轮胎市场需求在今后几年将会有大幅的提高。所以我们生产能力也要迅速调整来应对市场的需求。”
美国对中国出口轮胎的特保限制,外资轮胎企业也有自己的应对策略。虽然特保案后对美出口受阻,但外资轮胎企业具备更强的全球调配产能的能力,能够适当缓解出口压力。比如中美轮胎特保案后,住友公司常熟轮胎厂原本承担的对美出口订单被交给日本和印尼的工厂完成。
在原材料价格上涨方面,外资也抓住了自己的优势。因为外资全钢胎的价格比国内同类产品高20%~30%,半钢胎的价格更是高出50%,较高的品牌附加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冲抵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细反思:本土企业的作为在哪里
对于外资轮胎在华扩产,本土企业普遍感到了压力。
华南橡胶轮胎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分析说:“按照增幅趋势,今年估计会有1500余万辆汽车的销量。如果外资轮胎企业没有扩能,200万辆汽车的近1000万条新车配胎将会被本土轮胎企业分享。同时,一部分本土品牌的轮胎也有机会进入中高端轮胎替换市场,这对本土品牌的拉动会有很大帮助。但外资轮胎企业增资扩能后,中国轮胎市场现有的格局几年内将很难改变。这样看来,中国政府拉动内需促成的汽车销量激增,并没有让本土轮胎企业尝到多少甜头,大部分还是增肥了外资轮胎企业。”
“本土轮胎企业也应该意识到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在努力开发原配轮胎市场的同时,还应该抓住维修换胎市场。目前本土轮胎企业已经进入一部分低端微型车和国内品牌中档汽车的原配胎市场,这个领域相对比较好开发。而外资中高端汽车原配胎市场在历史中形成的供需关系更改的难度较大,但也不是没有可能。国内产品只要在质量上达到了一定水平,进入这个领域还是有机会的。”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范仁德说。
据了解,由于出口受阻,部分国内本土轮胎企业被迫开始重视国内市场的发展。去年11月,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以4720万元高价中标中央电视台黄金段广告。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此番中标是中策橡胶在大环境下的战略转移,国内市场将成为轮胎企业新的发力点。今年1月,双星集团总裁汪海也表示,将加大双星轮胎国内市场的开发。
“中国本土轮胎企业已经意识到竞争在日趋激烈。要想进入高端市场的话,企业应该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范仁德说,现在本土企业生产的轿车胎主要是中低端方向,应该向中高端发展,不要局限于打价格战。他建议本土企业应主要依靠质量与外资品牌竞争,尤其要注重节省燃料和环保型轮胎的开发。
华南轮胎负责人还说,外国汽车业的配套性比中国强。比如日资的汽车生产企业都是用日资企业的轮胎,没有日资股份的企业生产的轮胎他们是基本不考虑的。中国汽车企业这方面的观念相对较弱。现在国产微型车和皮卡的销量在上升,至少从价格来讲,在原配胎领域本土企业应该有很大优势,能够争得一部分市场。另外中国的汽车维修市场比如家庭用车、集团用车、政府用车这一块对本土企业会有很好的机会,本土企业应该抓住。
来源:中国化工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