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认为,本土日化企业要实现在药妆领域的突围,必须寻求差异化竞争,而中草药是目前本土品牌唯一一条可行的突围之路。
在经历了长达8个月之久的征求意见与修改审定后,近日国家药监局正式出台《化妆品命名规定》和《化妆品命名指南》,其中,此前面临被禁困局的“中草药”概念如今全面放行。这意谓着正在遭受外资品牌重重围堵的本土日化企业,在国家政策层面上获得了支持。
“中草药”解禁
记者注意到,在国家药监局官方网站对外发布的《化妆品命名规定》和《化妆品命名指南》中,有关中草药的宣传用语已从禁用语中删除,但“药”字明确规定不能出现在化妆品命名中。禁用医疗术语方面,仅指出化妆品禁止使用“处方”、“药方”、“药用”等词语。
“这是本土日化企业抱团博弈的结果。”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对此表示。
2009年6月,《化妆品名称标签标识禁用语》征求意见稿一经发布,便引起国内日化行业轩然大波,由于“中药”、“中草药”、“中医世家”、“药物配方”等词语一一被列入化妆品标签标识的禁用语,可谓斩断了本土日化企业与外资品牌抗衡的有效通路,因此,霸王、上海家化、丝宝、相宜本草、立白等企业纷纷“上书”管理部门,争取政策放行。
业内人士认为,化妆品命名新规对“中草药”标识的解禁,使企业摆脱了政策羁绊,这也是国家在政策层面给了本土日化企业发展的机会,对本土药妆的发展将会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本土药妆困局
统计显示,目前中国药妆市场年均增长率是欧洲市场的两倍。2010年,中国化妆品市场销售总额将达到1200亿元左右,其中,药妆销售额将达480亿元。
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我国药妆80%的市场份额被外资品牌占据,其中,薇姿、理肤泉和雅漾三大国际品牌就占了60%。日前,资生堂宣布推出药妆新品DQ,甚至宝洁也放话将进入该领域。
去年8月,同仁堂化妆品从药房退出。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同仁堂对于药妆领域外资垄断格局的一种无奈之举。
据统计,薇姿等知名外资药妆品牌在药房一个专柜的月销售额就可高达30万元,而本土品牌同仁堂2009年的销售额仅为3000万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药妆领域取得突破的本土品牌,目前只有最早在全国获得单只销售额过亿元的泽平粉刺净,以及在2002年销售达到3.5亿元,后被上海家化收购的可采。此外,珠海姗拉娜品牌只在局部地区取得了一些成功。
而我国主打传统中草药概念的化妆品也开始出现了外资竞争对手。
联合利华大中国区副总裁曾锡文近日对外透露,联合利华将在中草药领域投入研发力量,在其上海研发中心专门开辟一整层楼进行中草药标准化等研究。
借政策突围
“药妆领域一直缺少相应的行业规范,真正取得国家特殊批文的药妆其实很少,不少企业都在打‘擦边球’,这不仅扰乱了竞争秩序,也让外资品牌有机可乘。”有着400多年历史的陈李济药厂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外药妆业发展已处于成熟阶段,而国内药妆仍处于萌芽期,本土品牌欲在此领域分得一杯羹,还须在‘本草萃取技术’等方面多下功夫。”
作为本土日化企业异军突起的代表,霸王、上海家化、陈李济等品牌正是通过打造“中草药”健康理念,在几乎被外资品牌“独步天下”的药妆领域抢回了部分市场。业界也由此达成共识:本土日化企业要实现在药妆领域的突围,必须寻求差异化竞争,而中草药是目前本土品牌唯一一条可行的突围之路。
显然,随着植物、天然成为药妆主流,这既是未来化妆品的国际流行趋势,也与中国的中医药理念不谋而合。与此同时,中草药标识的解禁也将促使国内化妆品行业的发展趋势更为集中,会有更多的企业将资源和精力集中在中草药产品的研发方面。
前不久推出一款药妆新品的上海家化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上海家化对药妆品牌没有定出很高的目标,上市之初暂不考虑盈利时间,“在药妆这个被国外品牌垄断的市场空间里先探索,再寻求突破口。”
“目前大多数外资药妆品牌对东方皮肤的需求并不能完全贴合,而在中草药应用方面,国内日化企业以及一些制药企业比外资企业具有先天优势。”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不少企业拥有传统秘方和原材料资源,另一方面其研发技术、生产工艺比较成熟,本土企业应藉此开发出真正基于中国人肌肤需求的药妆品牌,并以此塑造品牌形象。(刘峰)
来源:消费日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