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热潮蔓延至全国,中国地铁让人欢喜让人忧


作者:王雯    时间:2010-05-04





  中国进入地铁高速发展时代已是不争的事实。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务院已经正式批准建设地铁的城市是25个,头批是北京、上海、广州等15个,第二批是宁波、无锡、长沙、郑州等10个,近期还将批准3个,地铁建设热潮已蔓延至内地28个城市。另外,兰州已提出建设地铁规划,另外一些城市也在积极准备。按照现有规划,2010年中国建成地铁里程将达480公里,2020年总里程将达6100公里,2010至2015年地铁建设投资规划额将达11568亿元。


  有人认为,在寸土寸金的大都市里,地铁已经成为占用土地和空间最少、运输能量最大、运行速度最快、环境污染最小、乘客最安全舒适的理想交通方式,越来越被国际大都市所选用。中国50多年的地铁建设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未来,为应对金融风暴,扩大内需,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地铁建设规模,地铁建设的发展将迎来黄金时代。


  也有专家预测,风险无处不在。根据测算,地铁每公里造价高达5亿元人民币,而且建成通车后每年还有相当金额的运营成本,投入大、收效慢,巨大的资金压力对地方财政来说是不小的负担。譬如,南京地铁自建成运营后就面临巨额亏损压力,年亏损额可能高达上亿元。此前,南京对地铁一号线期望日收益值为200万元,但实际只能收到60多万元,和预估数字相差甚远。故此,运营不当,投巨资建设的地铁很可能成为“烧钱”的无底洞!


  众说纷纭之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发展中国地铁的问题上究竟该欢欣鼓舞还是该未雨绸缪,人们的智慧再一次面临考验。


  观点一 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些人认为,城市轨道交通,特别是地铁运输,在运力、环保、经济、舒适和空间利用等方面有着其他交通手段无可替代的优势。国家有关部门已经规定人口在300万以上、GDP值在1000亿元以上、年财政收入在100亿元以上、规划线路的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每小时3万人以上的城市可以建地铁,近些年,达到或接近这个标准的城市逐年增多。


  持有上述观点的人士还认为,中国地铁建设旨在解决中国10年城市规模高速膨胀后造成的交通堵塞难题,作用非同寻常。众所周知,现代化的发展使得农村人口急速流向城镇,大中城市的交通拥挤情况日趋严重,政府在解决人民群众基本需求,特别是交通需求方面的任务异常艰巨和繁重。此外,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机动车激增导致的地面交通拥堵现象也会越来越严重,建设地铁显然是缓解地面交通压力的有效方式。


  地铁作为占用土地和空间最少、运输能量最大、运行速度最快、环境污染最小、乘客最安全舒适的理想交通方式,优越性日渐彰显。现在城市区域越来越大,甚至被迫向卫星城趋势发展,这就要求城市交通要立体化,要向地底下发展,发展地铁交通是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据相关职能人士表示,按照今后城市发展的交通规划体系,地铁要承担50%的客运量、公交负责30%、出租车负责20%,三种系统并行,将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一些学者分析,此轮“地铁热”的出现,还基于国家能源战略的考虑。汽车泛滥已造成了潜在的石油危机,国家推广地铁,部分基于减少用油的交通替代。中国需要开发地铁,这不单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地下资源开发的潮流。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轨道交通建设在中国不是多了,而是太少。


  不可否认的是,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大投入,也成为推动各地地铁建设热情高涨的重要原因之一。众所周知,地铁建设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资金,而4万亿元国家投资的政策出台,恰恰将“蛋糕”送到了地方政府嘴里。由于纷纷将地铁建设作为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保持经济增长、切实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地方政府在分享中央4万亿元投资“盛宴”时显得相当积极。


  地铁建设使楼市价格获得稳定支撑也在许多城市得到了印证。“地铁有多远,我们就敢买多远!”这是老百姓的声音;“地铁修到哪,房价就涨到哪!”这是市场的声音。时下,“没有地铁的城市是一个不完整的城市”这句话开始被广泛引用。相关人士分析,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楼市郊区化将成为必然趋势,而地铁将成为楼市郊区化的基础条件。作为地方政府主要财政来源的卖地收入,也直接受楼市冷热影响。尽管投资地铁需要巨大资金,但通过拉动地铁沿线的土地价格,地方政府通过卖地获得的资金将大量增加,大幅增强了地方财政的实力。


  观点二 造价过高并不经济


  质疑的声音表示,地铁建设在很多地方成了政府树立的政绩工程。据悉,目前大部分在建地铁工程都是为了重要事项而赶工建设,比如南昌的获批更多的是为了赶上2011年城市运动会,民众的实际需求在地铁建设中并不是排在第一位考虑的因素。美国能源基金会轨道交通专家表示,建地铁对市民生活无疑是好事,但如此大规模、密集的上地铁项目就不太正常了,会浪费纳税人的钱。


  也有人士表示,解决交通拥堵难题的方法有许多种,而地铁是最昂贵的,发展地铁并非是城市交通的最佳选择。据悉,目前,常见的3种轨道交通方式的成本差别很大:地铁的建设成本在5亿元/公里以上,轻轨的建设成本在2亿元/公里以上,有轨电车的建设成本也就2000—3000万元/公里,所以,疏导城市交通拥挤的渠道很多。相关专家表示,对于“地铁可有效缓解拥堵的症结”这个观点,数据说明并不准确,在中国地铁并没有起到期望的作用。而资金过多地投入地铁建设,导致的最大问题是各地可用资金更趋紧张,甚至没有资金投入其他民生工程。


  “造得起,不一定养得起”,也是人们诟病地铁的一个口实。地铁建成通车后每年要有相当金额的运营成本,投入大、收效慢,巨大的资金压力对地方财政来说是不小的负担。当冰冷的钢轨再度被建设的热情点燃,城市的决策者们在享受兴奋和喜悦的同时,一些质疑者表示:人们不妨问问自己:城市有没有足够的财力养一条地铁?有没有足够的经验和智慧让它盈利?


  地铁建设归根结底关乎民生,专家建议,地铁建设需要考量城市公共交通布局,考量科学和专业,更需考量社区民意。目前,地铁建设如火如荼,但一条地铁新线路如何设计规划、如何设置站点,似乎缺少征求民意这一应有的程序。地铁建设不仅关系到巨大的投资,更牵动着庞大社会效益的添损,多方参与、慎重把握,哪怕速度慢一点,也应尽量地保证决策的科学和合理,保障社会公平,减少决策失误的风险。□王雯/文

来源:中国企业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