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产量过剩,行业准入将多晶硅拉入正轨


时间:2010-05-06





  “我国目前合格多晶硅产品的产量还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但在2010年,预计国内多晶硅产品下游需求增长有限,多晶硅产能很可能过剩。实力不足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前景堪忧。”东北证券行业分析师姚罡对本报记者说。


  而在发稿前,记者致电国家工信部电子信息司,获知多晶硅行业准入标准将在本月内出台,但具体政策导向没有透露。


  产能过剩不等于产量过剩


  今年3月下旬,南京海关发布的数据表明,前两个月江苏口岸多晶硅进口大幅飙升,高达1752吨,同比分别增长2.2倍和1.3倍。


  而与此同时,国内多晶硅产能过剩的说法却不绝于耳。对此,东北证券行业分析师姚罡谈到:“产能过剩不是产量过剩,在2010年底之前,我国多晶硅的有效产能甚至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据姚罡介绍,多晶硅生产是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生产线即使经过几年的生产,产量仍然难以完全达到设计产能。


  2008年,国内的光伏电池产量为1848兆瓦,需要约1.9万吨多晶硅,但国内有效产能仅4240吨,产量仅3600吨;2009年,国内光伏电池产量约为2600兆瓦,需要2.5万~3万吨多晶硅,但国内有效产能仅2.2万吨左右,产量仅1.5万吨。因此,在当前的时间点上,多晶硅产能仍然不足。


  不过,2010年将是光伏市场需求削减的一年,这与多晶硅产能的进一步扩张形成了强烈反差。据东北证券金融与产业研究所预估,2010年我国多晶硅有效产能将达近5.3万吨,产量预计将达到近3.9万吨,能够满足4000兆瓦左右晶体硅电池的生产。达到这一产量,意味着2010年国内晶体硅电池产量需要比2009年增长约54%。但是,由于光伏产品价格日益下降,目前各主要光伏市场所在国政府纷纷下调2010年相关补贴,因此,2010年全球光伏产品市场需求将减弱,多晶硅恐将迎来真正的产能过剩。


  上下游一体化成突围之路


  任何一个行业,一旦出现产能过剩,就可能导致行业性亏损,多晶硅是否会变成又一个风电行业?


  东北证券行业分析师姚罡对记者谈到:“2008年,多晶硅价格曾达到历史最高点450美元/千克。如今,多晶硅的价格是50美元/千克。这对整个产业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对于一些老牌有实力的多晶硅生产厂家来说,他们仍然有销路、有钱赚,而且日子过得还不错。”


  据某中型多晶硅生产厂商向记者透露,目前国内多晶硅生产成本约35美元/千克,即便按照市价50美元/千克销售仍然有钱赚,但是销路不畅仍是个中、小型生产商面临的最大难题。


  对此,姚罡分析表示,2009年我国多晶硅有效产能更是创纪录地以超过400%的速度增长。但在生产成本方面,国外成熟厂商已将成本压低到25美元/千克,这使他们相对国内企业拥有巨大的成本优势。因此,不仅我国多晶硅生产商难以通过出口消化富余产量,而且被国外厂商压缩了国内企业的生存空间。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外多晶硅供应商与国外电池厂商的合作时间较长,甚至自己实现了多晶硅到电池组件的一体化。而在国内市场,光伏产业链内的纵向整合正在进行,部分实力雄厚的电池企业正在建设自己的内部配套多晶硅产能,因此原本向客户供货的生产商也将受到来自客户内部的威胁。例如河北保定的天威英利,在近年来投产了不少多晶硅生产项目,已实现自产自销。


  相比而言,其他实力不足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将难以整合产业链。尤其是那些在2008年以暴利为目标进入多晶硅市场的生产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堪忧。


  面对即将出炉的多晶硅行业准入标准,东北证券行业分析师姚罡建议,多晶硅行业应设立技术和产能准入门槛,淘汰落后产能,即“有保有压,淘汰落后”。

来源:国际商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