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通过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的决定。会议明确指出将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业内专家认为,目前中国已基本具备进一步开展三网融合的技术条件、网络基础和市场空间,三网融合是大势所趋。
“但截至目前,中国电信业并没有向广电全面开放基础电信业务,广电业也没有向通信业开放所谓的节目运营权,即IPTV和手机电视的集成播控业务。”中国电信集团科技委主任韦乐平日前在“2010中国无线网络融合大会”上表示,电信业依然处在运营产业链的边缘或从属位置。
如何才算三网融合
目前,中国电信市场已经进入到了全业务运营的新时代,全业务运营也为企业带来了实现网络融合、业务融合的新机遇。
国家有关三网融合的政策也为广电和电信业务实现相互融合描绘了美好的前景。但网络融合的动力不是一个行政命令,而是要看是否能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同时还要看是否存在一定的用户需求与业务发展需求。到底三网融合到什么程度才算成功呢?
被誉为“中国互联网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认为,实现以下四个目标就意味着融合的成功,否则就是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
首先是通过电信网的改造提升,形成融合的网络来提供各种电信和广电业务。要通过网络的提升与改造,而不是电信网再建广电的网来提供广电的业务,那是重复建设,不叫三网融合。
其次是通过对广电网的改造提升,形成融合的网络,提供各种广电业务和电信业务。
再次是鼓励技术创新,形成信息产业价值链,改善电信、广电运营管理水平,提高竞争力。现在电信行业,国内三个电信运营商都面临着资费在不断下降,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的局面,我认为通过网络融合的技术,可以部分地解决这个问题。
还有要更方便、更快捷地提供新型的综合业务,满足用户对综合业务的需求。因为任何一个改造,任何一个技术的进步,最终检验是是否受用户欢迎,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
固网资源是无限的,它的业务却在萎缩,移动资源是有限的,它的应用是无限的。只有固网和移动融合才可以优势互补。
“中国电信一直在进行转型,却转型出很多增值业务,但没有出现重量级的业务。现在惟一的重量级业务就是视频业务,这将有可能补偿运营商由于电话业务丢失所损失的市场份额与收入。”韦乐平认为视频业务是传统的固网运营商的重要出路。
视频业务不仅是固网的出路,而且也是移动网重要的方向。据美国最新研究显示,2014年全球将有5亿多人为移动视频业务付费,将比2008年的人数翻5倍,渗透率将达到8.5%,收入160亿美元。相对而言,我国目前全国的网络视频的收入大概就只有13亿元。
三网融合之困
网络融合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业务控制层面,即通过IMS(管理信息系统)的架构来进行网络的融合。在IMS这个架构方面,法国电信、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BT(英国电信公司)等国际知名的运营商都已经开始部署这样一个架构。
去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也迈出了进军这个领域的步伐,尤其是中国移动的步伐比较快,规模比较大。
但三网融合却面临很多挑战。“体制挑战已经成为三网融合的最大障碍,我国目前只是用行政手段来迫使电信与广电进行网络融合与业务融合,很容易形成扯皮局面。所以怎样来协调两个不同属性的行业和机构的竞争目标和利益需求,需要高超的管理智慧。”韦乐平表示。
运营体制中传统的广电业有6000多个独立的经济实体,怎样整合成一个统一的实体并非易事。采用强有力的行政干预在短期内是有效的,但从长远看,过分的行政干预不利于法制社会的建立,出台一部电信法将是三网融合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另外,三网融合涉及到三种完全不同的行业商业模式:广电业是低价的、包月的;互联网是低质低价的,尽管发展蓬勃,却没有带来收入;电信网是高价高量的,却不能长期持续。因此,我国长期垄断经营的广电业和市场化的电信业如何在统一的市场监管下,展开适度竞争是一个全球谁也没有预料过的课题。
从视频内容的重要性来看,“内容为王”的说法有一点道理,可以吸引人的注意力,但是还要下功夫做好各种盈利性更好的连接型业务才是三网融合能够取得市场成功的关键。
三网融合的技术挑战也不容忽视。韦乐平认为技术上面临严峻挑战,一是标准工作滞后,没有统一行业标准可以借鉴,导致封闭性,造成产业链分割和高昂成本代价;二是网络和业务平台容量和结构的扩展性挑战;三是大规模开放大容量、高码率的视听业务对于现有网络和业务平台的容量和结构将形成很大挑战,还有组播能力的挑战以及服务质量方面的挑战等。
对于有线电视网而言,如果要尽快提供诸如话音和数据这样的双向通信业务,根据目前的可用技术,除了接入网不同以外,骨干网和城域网也应该改造成与电信网大致相同的架构,这样有线电视网也会面临上述同样的挑战。
三网融合的梦想由来已久
网络融合是一个长期的目标,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电信界、IT界几十年梦寐以求的目标,也是刘韵洁这样的老一辈通信专家追求了一生的理想。
上世纪70年代,网络融合只是一个概念,电信业就是一个业务提供一个网,建立了七八个网。因此冀望一个综合业务网,没有成功。
上世纪80年代基于ATM(异步传输模式)技术,也是这个目标的一个继续,但是也没有成功;90年代因特网在我国蓬勃发展,又想通过一个网络提供任何业务,因为保证不了一些实质业务的质量也没有成功。于是又提出NGN(下一代网络),第一个定义是分组的一个网,第二个定义就是提供包括电信业务在内的所有的业务,把广播电视视频业务包括进去,这个概念又是一个融合的网。可见,网络融合是几代人梦寐以求追求的一个理想,融合的水平也在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提升。
但推进三网融合的目的是形成更大范围的跨行业适度竞争局面,绝不是简单的重复建设和低水平的价格战,必须注重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
除了要解决大规模视听业务网络技术、视频技术、存储技术、安全技术等难题外,特别要努力开发融合类新业务以及解决跨行业交叉领域的技术业务问题,国家也应为之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倾斜。
“因此要实现三网融合,最重要的是政府去引导电信运营商、引导广电运营商如何避免重复建设。还要市场驱动,有所为、有所不为。广电网对广电的业务是有优势的,如果我们电信运营商也要做是不会成功的。相反,广电要想把电信的业务进行代替也是风险很大。所以,我认为大家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来争取共赢的局面。”刘韵洁表示。
伴随着新技术的渗透,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已成为广电业的未来发展热点。图为国际广播影视设备展和国际广播影视技术研讨会上的中科大洋公司展台。
三网融合带动产业链发展
三网融合所带动的行业产业链发展,包括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运营商以及光纤通讯设备制造商等。
三网融合后,数字电视网络产业链上的有线网络运营商将出现“内容+增值服务+宽带+渠道”的融合趋势,从节目内容渠道传输商发展成综合信息服务商,这些公司将受益于试点选择、管理层变革带来的增值业务商业模式创新驱动等超预期事件,从而有望获得超额收益。在中国宽带用户的ARPU值是中国有线用户ARPU值8倍、且两者业务种类存在同质化的背景下,多业务服务的综合定价肯定会趋同,而这对已经具备传输能力的有线网络的收入增长将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有线网络能否真正受益存在不确定性,主要取决于体制改革及网络整合的推进速度。
同时,基于3G无限带宽技术的IPTV产业链和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将涌现出更多的新型无线增值业务,如手机支付、手机游戏、手机阅读、手机漫画、手机电视等业务,这些业务将逐步步入增长快车道,因而相关3G增长服务商有望获得超常规发展。而广电为融合宽带数据业务改造网络,以及电信提供IPTV对现有宽带网络升级改造,两者都将带来巨额资本支出,这将使得相关设备供应商直接受益。
不过,从三网融合推出的完整产业链来看,内容提供商将因受益更多的渠道受众资源,有效提升自身的长期价值,成为整条产业链确定的最大受益者。在整条产业链中,内容产业本身是可以异质化服务的行业,长远前景好于单纯比拼速度或质量的数据接入和语音业务。在三网融合的整条产业链中,内容提供商们以前只是将版权出售给电视台,三网融合后将增加互联网、手机等更多的渠道和终端。而渠道的更加多元化,对内容产业而言,意味着更多的分发渠道,拥有更多的受众资源,无论是以前是有线网的用户,还是电信、互联网的用户,内容企业都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与其接触。
目前,有线网络运营商包括天威视讯、歌华有线、电广传媒、广电网络,其中2010~2012年能申请成为试点的广电运营商受益最大,基于多方面的支持广电可能会获得超常规的发展,而中小网络运营商将面临被整合的命运。
链接 国务院明确推进三网融合的重点工作
(一)按照先易后难、试点先行的原则,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双向进入试点。符合条件的广播电视企业可以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和部分基础电信业务、互联网业务;符合条件的电信企业可以从事部分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和传输。鼓励广电企业和电信企业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二)加强网络建设改造。全面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升级改造,提高业务承载和支撑能力。整合有线电视网络,培育市场主体。加快电信宽带网络建设,推进城镇光纤到户,扩大农村地区宽带网络覆盖范围。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基础设施,积极推进网络统筹规划和共建共享。
(三)加快产业发展。充分利用三网融合有利条件,创新产业形态,推动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手机电视、数字电视、宽带上网等业务的应用,促进文化产业、信息产业和其他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国家标准体系。
(四)强化网络管理。落实管理职责,健全管理体系,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
(五)加强政策扶持。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支持三网融合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基础技术和关键软硬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对三网融合涉及的产品开发、网络建设、业务应用及在农村地区的推广,给予金融、财政、税收等支持。将三网融合相关产品和业务纳入政府采购范围。
来源:中国工业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