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箭在弦上


时间:2010-05-10





  今年年初,海南省豇豆连续3次被检出高毒农药水胺硫磷残留,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在刚刚闭幕的中国生物农药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毒豇豆事件对生物农药发展是一个契机,生物农药的合理施用可以有效解决农药残留问题。记者从农业部有关部门获悉,国家将继续加大对高毒农药的使用限制,目前已经开始制定禁用、限用等管理政策。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环境安全高度重视的背景下,生物农药发展的瓶颈问题将会得到逐步解决,我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箭在弦上。
  
  高毒农药替代机遇多
  
  据了解,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单位面积化学农药的平均用量比世界平均用量高2.5~5倍,每年遭受残留农药污染的作物面积达12亿亩,每年因农药残留超标造成的外贸损失达70亿美元。据统计,2007年1月~2009年3月间,我国共有24批出口枸杞产品因为检出农药残留等指标不合格而被美国FDA拒绝入境,给我国农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加之化学农药因本身的特点和使用方法的不规范,抗药性问题日益凸显,而生物农药由于成分和作用机理的不同,杀虫节点较多,多种农药配伍使用基本不会出现抗药性的问题。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副所长顾宝根介绍说,毒豇豆事件引起了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农业部药检所将采取实际措施,从源头控制农药残留。农业部和工信部已经开始论证,将出台具体措施加强高度农药的规范管理,计划取缔禁用一批高毒农药,并将根据生物农药的特点,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登记要求,对井冈霉素、Bt(苏芸金芽孢杆菌)等使用多年的产品减免登记资料,在管理上为生物农药的发展扫清障碍。
  
  绿色食品基地搭平台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科技标准处处长梁志超认为,以绿色食品基地为平台,大力推广应用生物农药,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我国绿色食品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水平和增加农产品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有机合成农药,同时对部分中低毒化学用药进行了限时、限量、限品种的规定,这给生物农药在绿色食品的应用推广创造了条件。目前我国在绿色食品的病虫害防治中已经开始了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建成1亿多亩的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为生物农药推广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湖南省湘阴县农业局副局长喻永华介绍说,经过7年的努力,该县大力推行生物农药防治技术,全县已有33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农产品大力出口到日本、欧盟等地,2009年该县绿色水稻平均收购价为2.4元/千克,比普通水稻高0.5元/千克,生物农药的使用为全县节本增效达9500万元,生物农药在绿色食品基地推广的效果非常明显。
  
  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武汉科诺生物董事长谢天健表示,目前生物农药的产业发展已经有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中国应该抓住这次机遇,抢占全球生物农药市场。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防治处高级农艺师郭荣也认为,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我国土地有集约化经营的趋势,农民的知识水平、种植技术、安全意识都将逐步提高,为生物防治和生物农药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和手段,通过公共植保和专业化防治的政府推动作用,过去小规模农户难以推广的生物农药,可以有效的得到推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兴教授则指出,新型化学农药开发难度较大,研发成功一个新品种不仅花费巨资,而且至少需要8~10年,全球仅有少数大公司才有这个能力。目前我国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化学农药以仿制为主,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局面。我国生物资源丰富,生物农药原材料来源十分广泛、生产成本相对低廉,是缩短我国和欧美国家在农药上的差距的捷径。



















来源:中国化工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