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板业产能释放在即


时间:2010-05-12





  据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统计,2009年中国LCD面板开始回暖,产量同比增长18.6%。液晶面板价格也出现了明显反弹迹象,基本恢复到金融危机以前的水平。


  “由于全球经济的回暖,以及在国内彩电下乡,手机下乡等一些经济刺激政策影响下,面板市场开始回暖。”赛迪顾问公司半导体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王勇表示,彩电和手机是LCD面板的主要应用领域。

  据悉,2010年全球大尺寸电视液晶面板营业收入将增长到492亿美元,比2009年的352亿增长40%。



  面板投资幅度增长


  面板产业在我国一直是短板。据了解,目前投产的面板生产线基本在5代以下,只能切割液晶显示器和笔记本电脑,国内市场基本被国外厂商垄断,国内整机厂商为了获得软件面板来源,基本采取了与面板厂进行合资建设的策略。


  2009年,中国迎来了自2000年以来最大的投资高峰期,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中国大部分地区新投资的生产线主要集中在6代线以上,有的高达10.5代,投资企业除了传统的面板厂商外,也有南京熊猫这样的新加盟企业。


  据了解,推动投资增长的因素有三:其一,受危机影响,全球大部分企业遭遇巨大资金压力,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都放宽了对LCD面板输出的限制,截至2009年底,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放开了6代线以上面板生产线的输出,从而加快了面板产能向我国转移的步伐;其二,从2005年开始,中国液晶电视产业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下游整体市场需求带动了面板线的投资;其三,国家出台了优惠政策,支持6代以上面板生产线的投资。


  各区域纷纷上马


  我国各地区的企业以及地方政府,对发展面板产业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目前,北京、南京、深圳、广州、苏州等地都在建设或计划建设第8代线或者更高世代的液晶面板生产线,而且与液晶面板生产线配套的玻璃、彩膜、背光源等项目也相继建立。


  面板产业主要分布在三个区域:长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长三角是我国最早承接面板产业转移的地区,产业链也最完整。


  而中西部地区的特点是政府强力介入,推动了液晶产业的发展,加快了液晶产业向中西部的转移。另外西部大开发政策,也助推了西部地区主要城市开始进入到更高端的上游产业。


  中西部各个地区之间所确定的产业发展目标各有千秋。河北发展面板产业的终极目标是,打造国家级的液晶显示基地,2008~2009年的两年间,河北省先后引入了6代线项目和8代线项目。而成都则集全市力量聚焦在发展几个产业上,面板作为成熟产业之一,先后引入了4代和5代线。


  得益于液晶电视的大范围普及,预计2012年LCD市场规模将达到5.4亿片,年均增长率达20%。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产业正迎来高速发展时期。

  赛迪顾问公司高级分析师王勇表示:“中国大陆一直在承接韩国、台湾地区与日本的产业转移,在未来LCD产业发展过程中,承接产业趋势仍然不会改变。”



  王勇预测,两年后中国的LCD产能将得到集中释放,目前国家对产能过剩问题也高度关注,预计将来会对包括LED在内的新的产业更加关注,而对面板高生产线投资的鼓励性政策会有所减弱。


  “缺芯少屏”制约产业发展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就是缺芯少屏,芯主要是芯片,屏就是面板。”赛迪半导体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李珂在2010年中国半导体年会上表示,目前我国芯片进口排第一,LCD进口额排第四,这么大的进口额说明我们的产业发展远远跟不上市场发展的步伐。


  据了解,2009年中国面板产业规模是2000多万件,而中国大尺寸市场规模是2.9亿片,供需出现严重失衡。


  据了解,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为5.1万亿元,约可折成7200多亿美元,集成电路加面板进口是1700亿美元。“从成本核算看,进口费用占产品成本的25%左右,加上设备折旧成本、土地成本、人工成本,使得我们的产业附加值偏低。”李珂表示。


  从产业结构看,目前国内厂商只有一个企业生产玻璃器板,生产TFT-LCD的也只有华新一家企业,而且生产规模非常小。


  王勇告诉记者,“目前我国投产面板主要集中在5代线以下,主要切割10寸价格面板,我国液晶电视以及液晶电视所需的面板,目前还没有一条线能够生产。”

来源:中国工业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