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业内共识,所谓后危机,是指发生于2008年到2009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之后的一个历史时期。这个概念的提出,表明这一轮金融危机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金融危机对中国钢铁业以及冶金原料各产业的影响是深远的。进入后危机时代,须反思的不仅有金融危机后经济形势和市场供需态势的转变,还有企业面临和将要面临的如何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性课题。在这样一个时代,冶金原料企业在进行哪些思索,原料产业将如何变局?下面拟对其趋势探讨一二。
资源多元化趋势明显
在经受冶金原料价格近年多位于高位运行的考验下,矿产品等资源的来源更趋多元化。
从进口铁矿石来看,据有关资料显示,去年我国的进口矿结构中,对三大铁矿石供应商的矿石依赖度在某些方面不断下降,我国从乌克兰、毛里塔尼亚、俄罗斯、墨西哥等国家进口矿石的比例在进一步提升。
在炼焦煤方面,据海关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累计进口炼焦煤3449万吨,同比前一年增长4.03倍。一批大中型焦化企业利用沿海区位优势、金融危机后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带来国内外市场价差的机遇,扩大了炼焦煤进口,成为企业在国内焦煤资源供应紧张、价格过高态势下原料来源的有力补充。
在不锈钢生产原料镍方面,我国2005年以前受镍精矿供给的限制,原镍产量增长速度很慢。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国内一些镍铁生产企业陆续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进口红土镍矿生产低品位镍铁,改变了此前我国仅有的原镍和废镍两种原料渠道。业内预计,到2012年我国产自红土镍矿的镍产量份额将增加到51%。
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原料方面,油系针状焦占其生产成本的49%左右,且大幅度依靠进口。去年上半年,我国进口油系针状焦原材料价格同比2008年上涨41.5%,下半年价格有所回落但仍同比高出18.5%,成为导致石墨电极生产企业亏损的主要因素。2009年,我国一些煤化工企业联手科研院所、用户企业试产出国产煤系针状焦,随着技术进步的不断升级,将逐步缓解进口油系针状焦所带来的成本压力。
专家分析,资源多元化将加快资源供求“大市场、大流通”的进程,降低上游地区单一资源对终端市场的影响。价值规律的作用将首先促进终端用户采购价格的形成,成为左右市场供求的基础,从而促进来自不同地区相近品种价格成本的一致化,并导致用户生产企业利润水平的差异化。
产能过剩压力短期难消
2009年我国焦炭产量达3.53亿吨,预计2010年焦炭产量有达到3.7亿~3.8亿吨的可能。加之金融危机导致2009年我国焦炭出口遭遇空前寒流,巨大的焦炭产能已经远超国内市场需求。2009年我国铁合金产量为2209.36万吨,比上年增长20.36%。由于出口受阻,当年我国首次成为铁合金净进口国。这部分资源回流国内,使得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凸显。业内人士指出,2010年国内冶金原料市场虽面临一些利好因素,但部分品种产能、产量的进一步增加,会导致企业竞争更加激烈,减产、停产企业将日渐增多。
同时,产量掌控度的不均衡,将成为后危机时代的突出问题。以煤-焦-钢产业链为例,为改善现状,2007年山西省成立焦化行业协会,在一定时间对当地焦化企业采取限产保价措施,之后,河北、山东省焦协也相继成立。随着市场形势的日益严峻,出现一种新趋势———跨省联动限产。如今年山西焦协发布的5月份焦炭市场指导意见,三协五省区(山西、河北、山东三省焦协,山西、河北、山东、陕西、内蒙古五省区)联动实行限产。
应该说,这种限产管理方式对加强行业生产自律、稳定市场供应无疑是有效的,但在金融危机到来时,仍挡不住市场需求急剧降低、上游资源价格没有同幅下降的挤压,对企业盈利的改善作用有限。有业内人士评论,焦炭的限产治标不治本,仅可让企业降低亏损程度,并不能彻底改善行业现状。
淘汰落后产能任务仍艰巨
今年5月4日,国务院下发通知,具体部署了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通知要求,2010年关停小火电机组1000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2500万吨、炼钢600万吨、水泥5000万吨、电解铝33万吨、平板玻璃600万重箱、造纸53万吨。有关部门要在5月底前下达各地区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公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确保落后产能在今年第三季度前全部关停。
这一通知不仅“剑指”落后炼铁、炼钢产能,也预示着所有相关的冶金原料品种必须相应完成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淘汰不同步或严重滞后,必将造成更为严峻的供应过剩局面。国家今年2月6日公布的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具体目标任务中规定,铁合金、电石行业要在2010年底前淘汰6300千伏安以下矿热电炉,焦炭行业淘汰炭化室高度4.3米以下小机焦(3.2米及以上捣固焦炉除外)。工信部原材料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研究如何运用节能环保标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实施差别电价等,建立退出机制,完善和落实配套政策,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促进产业升级。
而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行业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总的产能却在快速增加。新建项目产能远远大于淘汰落后产能的数量,成为行业发展的另一种忧患。这一现象已经引起国家重视,如对于当前业界关注的煤制天然气等现代煤化工产能过剩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规划项目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指出,“如果不加以控制,将造成重大损失。”在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制定的当前我国焦化行业政策措施的工作重点中,第一项就是以产能过剩为契机、坚定不移地淘汰落后产能。
企业兼并重组进程加速
专家指出,后危机时代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将出现大量的企业兼并和重组现象。对于冶金原料业而言,在金融危机出现前,一些大型综合集团如中钢、五矿等就已着手兼并重组冶金原料生产企业,其中不乏一些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同期,中小型企业为求自保,也加快了与上下游企业、同业企业间的重组步伐。金融危机后,这一进程更为加快。
在煤炭业,山西省煤矿经过一年多的整合,企业由2200多家减少到130家,形成了4个年产能亿吨级的特大型煤炭集团和3个年产能500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集团。河南省计划到2010年底建成3个年产5000万吨的特大型煤炭企业,单个矿井生产规模不能低于年产15万吨。内蒙古、河北、山东、陕西等煤炭主产地均在进行煤炭企业重组,或已列出计划。
在焦炭业,目前我国大型钢铁集团已逐步配套了以炭化室高6米~7.63米大型焦炉为主的500万吨~1000万吨级的焦化联合配套体系。截至2009年底,山西、山东、河北、湖北、河南等地一批大中型炼焦企业通过自我发展,或与上下游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形成了300万吨/年以上的大型焦炭生产基地,并逐步延伸产业链,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焦化企业集团。
铁合金、碳素、废钢等行业的重组现象近两年也频频发生。
有所不同的是,金融危机前企业兼并重组的主要源动力是为了缓解资源之“惑”,获取更稳定、充足的资源,实现企业更快的发展。而后危机时代企业间的重组动作则更多地是为了“活”,不少企业在金融危机中面临着资金链断裂、产品销售受阻而生产成本难以同幅下降导致的生存危机,能找到中意的“婆家”的,就主动估价而“嫁”了,必竟生存才是王道。
有企业高管人士认为,加快推进企业并购重组,是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加强宏观管理的重要途径。产能集中后,对于稳定产品价格将起到重要作用。企业可以通过自发限产来调节市场供应,而不再依赖政策。同时,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后,通过系列升级改造,资源综合利用的时代才会真正到来。
“低碳”催生企业发展方式转变
后危机时代也是低碳时代。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对冶金原料各行业是不小的挑战。同时,2010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企业面临着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问题。虽然部分企业提前实现了这一目标,但行业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今年5月4日,国务院还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工业能耗占到全国总能耗的70%左右。在钢铁生产流程中,焦化是碳排放的一大环节。为此,中国炼焦行业协会提出,焦化行业必须努力实现以扩大产能规模为主的发展向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不断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高附加值焦化产品研发深加工为主、低碳、“绿色”方向的转变。
在冶金原料中,废钢铁不仅可以替代铁矿石,降低对外资源依存度,而且作为载能资源,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按当前行业平均水平,每多用1吨废钢,可少用1.7吨精矿粉,减少4.3吨铁矿石的开采。与使用铁矿石比较,用废钢直接炼钢可节约能源60%、节水40%,减少排放废气86%、废水76%、废渣72%。在后危机时代,应进一步加大废钢铁资源的供应和应用力度。
结语
在后危机时代,冶金原料业除呈现上述发展趋势外,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下,还将出现更多的新动态。这些外部因素包括:金融、电子交易以加速之势介入资源领域,甚至参与到企业兼并重组的过程;为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加入创业板上市行列;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迅猛发展,对废钢资源供应量扩大形成利好;资源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系列税改政策的出台,将对企业发展带来深刻变革,等等。在这个时代,冶金原料企业应抓住机遇,寻找到一条适合企业的生存之道,切实履行好社会责任,在“后危机”这个相当长的时段内实现稳定发展。
来源:中国冶金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