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阳能电池企业加快抢滩美国市场


时间:2010-05-26





  近日,国际太阳能专业研究机构Solarbuzz的修正数字显示,凭借德国2009年末太阳能模块安装量的强势增长,全球光伏市场同比2008年增长20%。而此前欧洲光伏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球太阳能发电容量增长44%。中国太阳能市场虽然很小,但却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国。去年,中国太阳能电池生产量约4000MW,占世界总产量的40%,同比增长54%。


  中国太阳能电池主要生产企业的年报显示,大多数企业的销售量和利润都实现了超预期的增长,并将今年的产销计划扩大了50%以上。与此同时,部分企业已展开了美国市场的抢滩计划。


  中国最主要的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几乎无一例外地在美国上市。从公司财报披露的情况看,大多数公司增长超出预期。


  海外上市光伏企业中最早发布2009年财报的天合光能向投资者交出了一份非常亮丽的成绩单。天合光能200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显示,公司去年净利润为9760万美元,同比增长59%。报告显示,天合光能2009年全年毛利率为28.1%,同比增长19.8%,其中第四季度的毛利率更是达到32.6%,远超预期的25%-27%。天合光能2009年太阳能组件出货量近399MW,接近公司先前对外公布的预期值的上限,较2008年增长了98.5%。值得关注的是,天合光能第四季度组件出货量飙升,仅第四季度组件出货量就达164MW,同比增长了184.3%。


  无锡尚德发布全年财报显示,公司2009年出货量为704MW,总净营收为16.933亿美元,毛利率为20.0%。其中,第四季度总净营收为5.836亿美元,环比增长23.4%;净利润为4990万美元,高于第三季度的2980万美元。消息公布后,尚德股票先大涨8.19%。


  晶澳太阳能2009年出货量达到509 MW,同比增长83.8%。全年总利润7030万美元,毛利率为12.7%。其中,第四季度出货量达到了231MW,环比增长30.5%,高于此前预期的210MW;第四季度毛利率为20.5%超过了公司此前预计的17%-20%,环比增长16.7%。


  阿特斯去年全年出货量达到325.5 MW,同比增长94%。不过,第四季度的毛利率由于受到了成本上升和设备故障原因环比小幅下降,并导致了税后利润环比下滑41%。


  2009年,无锡尚德、英利新能源、晶澳太阳能和天合光能等四家公司跻身世界太阳能电池产量的前十名企业之列。


大多数公司大幅提高了2010年的出货预期。尚德预期2010年出货量至少达到1215MW,同比将增长73%左右。公司预计到今年中期,产能实现1400MW,并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考虑后续的扩产计划。天合光能在财报中预计2010年全年度出货量将介于750MW-800 MW之间,相当于同比增长88-100%。晶澳太阳能预计2010年出货量将超过900MW,同比有望增长77%左右。而此前公司预期是750MW到800MW。4月7日,公司又进一步上调了今年第一季度的出货量预期,预计第一季太阳能电池出货量超过265兆瓦,远超此前的预期。


  尽管以德国为首的欧洲依然是世界光伏最重要的市场,但德国大幅削减补贴也引起行业对其未来市场前景的担忧。而美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其潜力非常值得期待。


  与德国大幅削减补贴相反,美国政府正在制定有关补贴政策,积极支持和推动光电市场的发展。去年,美国市场光伏的装机容量已达到500兆瓦,增幅达100%。业内人士估计,今年美国光电市场的需求量将比去年再增长一倍,达到1000兆瓦。预计到2013年,美国有可能取代德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光电市场。


  无锡尚德目前在美国所占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15%,该公司表示,今年有望提高至20%。据了解,无锡尚德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工厂将于今年第三季度投产,首期产量为30兆瓦。按计划,最终这个工厂的产量将达到120兆瓦。


  天合光能也正在寻求与美国的项目开发商建立伙伴关系,以扩大其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天合光能的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正在考虑开设更多的办事处和美国生产基地。


  另一家企业英利新能源美国公司负责人近日表示,今年公司在美国市场的份额预料增长将超过一倍,达到100兆瓦。“美国的工厂正在筹备中,明年有望投产。”英利公司内部人士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公司将于5月份左右正式对外宣布在美国建厂的计划。据了解,英利美国工厂计划在2012年前将实现100兆瓦的产能。


  据了解,近日,美国部分参议员又提出了“千万太阳能屋顶”计划。如果这个计划最终能够实施,美国光电市场的需求将被进一步刺激起来。不过,美国太阳能的补贴对象以当地设厂的业者为主,因此,目前国内厂商在当地有设厂者,将有机会争取到补贴。这可能将会带动更多的中国企业到美国设立工厂,争夺市场。

来源:中国商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