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出口企业难解成本之忧


作者:陈光    时间:2010-06-07





本报讯 在本月增发80万吨棉花进口配额的消息被公之于众之后,国内纺织产业链的烦恼成了高光点。眼下,棉花是稀缺的,棉纱是疯狂的,那么下游企业的感受又是如何?“欧美去库存化速度超过我们的预期,纺织服装出口持续往上走,原材料需求激增。”中纺集团副总裁李灵敏一语道出纺织产业链供不应求的现状。“目前,棉花和棉纺环节利润都比较好,但是服装等成品企业的日子特别难过。”

疯狂的棉纱

受美国减产、印度停止出口等因素影响,国际棉价近期一路飙升,从而引发了国内市场的连锁反应,棉价居高不下。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统计数据显示,14日至21日一周,国内棉花现货价格继续呈上涨趋势,每吨达到17315元,较前一周上涨2%,涨幅较前一周扩大0.4个百分点。

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高芳日前表示,本年度(2009年9月~2010年8月)国内棉花产量预计在700万吨左右,而政府会商的棉花消费量为1000万吨左右。由此测算,本年度的用棉缺口大约在300万吨上下。于是,有关部门在积极协调新疆棉运输的同时,本月又增发了80万吨的滑准税配额。

市场人士预计,未来国家将会继续增发棉花进口配额。统计数据表明,今年1月~4月,我国棉花进口116.8万吨,同比增长181.5%,每吨均价1730.4美元,上涨34%。中国第一纺织网主编汪前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虽然目前国内棉花缺口较大,价格几乎达到近十年来的最高点,但是棉纱厂的利润也几乎达到了近年来的最好水平。“纱布的出厂价涨幅甚至高于棉花涨幅10%。”对此,记者在山东潍坊一家家纺产品出口企业得到了印证。公司出口部王经理表示,尽管棉纱价格从15000元/吨涨到了24000元/吨,但是还要拿着钱去等纱才能确保拿得到货。宁波一家针织品出口企业的进出口经理尹先生则对本报记者直言,棉纱的表现要比棉花来得更为疯狂。“以前跟客户签单可以确保一个月的价格有效期,但是最近只能保证7天~10天,最多不超过15天。”李灵敏认为,并不是原材料有多么稀缺,而是棉花价格涨得太快,让纱厂不得不出于保全自身的考虑来实行“限供”。

出口企业无从消化

上述针织品和家纺产品出口企业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棉纱等原材料价格占其成本的50%以上,在部分常规产品中甚至高达70%。王经理告诉记者,眼下,正是家纺产品的订单旺季,但是由于原材料价格涨速过快,不单单是他们一家,很多出口企业都是有订单,却没有利润,个别长单甚至会出现亏损,“成品的价格涨幅永远跟不上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速度。”尹先生则向记者举例,一位打算签订明年上柜产品订单的国外客商提出,要求成交价格跟目前的出厂价保持不变,他的回答是“不可能”,而客户则只能选择观望。

汪前进表示,对于完全依赖出口的纺织品加工企业而言,产品本来利润就很低,提价异常困难,会对原材料价格的变化特别敏感,成本上涨所带来的巨大压力目前主要集中在下游环节。“不过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促进国内纺织企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他预测,目前棉花的市场行情有可能间接刺激化纤等其他产品的消费。受气候因素影响,国内新棉上市很可能推迟。李灵敏预计,市场能否回归理性将在三季度新棉上市时见分晓。(作者:陈光)

来源:国际商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