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现代化,是与我国各项文明建设有机结合的现代化流通体系。它是借鉴世界流通现代化的精华,体现中国特色的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我国流通现代化,将是一个艰苦探索,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不仅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商品流通事业也获得空前发展。2009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5万亿元,比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年的171亿元增长了733倍,比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的1559亿元增长了79倍。2009年全国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391元,比1950年的人均31元增长了302倍; 比1978年的162元增长了57倍。我国流通规模和人均消费水平这种大跨度的飞跃与提升,标志着商业服务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
今天,我国商品流通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扩大内需,引导生产,促进消费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我国商业服务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名副其实的先导产业。
差距明显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我国流通业的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国家的要求和人民的期待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流通规模和人均消费水平上的差距
2008年美国商品零售额为44129亿美元,人均1.46万美元。同时期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当于美国的三分之一强,人均零售额相当于美国的十二分之一。
长期以来,我国消费率一直偏低,多数年份徘徊在60%上下,最低年份的2004年仅为53.6%,远低于70%左右的世界平均水平。消费率偏低的同时,投资率却连年攀升,多年均为40%左右,2004年最高达43.9%。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大国、新兴国家的投资率一般为20%至30%。美国多年来投资与消费的比例一般为20%和80%。由于我国居民消费在最终消费中占主导地位,消费率低就必然表现为居民消费水平低。商务部多年来一直对市场600多种主要消费品进行供求状况排队,当前供求平衡的约占三分之一,供过于求的约占三分之二,基本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目前某些领域出现的“过剩”,实际上是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低、消费能力弱的表现。
二、流通企业规模上的差距
2008年我国“零售百强”商品销售额合计为12069亿元,约合1766亿美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1%;2008年美国零售业百强销售额为17963亿美元包括在美国本土以外市场的销售,占全美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40.7%。
2008年美国最大零售商沃尔玛销售额(包括全球销售额)为4056亿美元,相当于同年我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四分之一。2009年我国排名第一、第二的零售商苏宁电器和国美电器商品销售额分别为1170亿元、1068亿元,排名第三、第四的上海百联和大连大商分别为980亿元和705亿元,前4名销售额折合成美元各有100多亿美元。我国名列前茅的零售企业规模只相当于沃尔玛的二十几分之一。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