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制造或获政策支持,工程机械最看好


时间:2010-06-30





《再制造产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的研究编制工作已经被提上日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在不久前举行的再制造技术与经验现场交流会上这样透露。


  工程机械再制造产品比新产品的制造节能60%,平均有70%的部件都是可以被再利用的,在制造过程中可以节省80%以上的能源消耗,价格平均只有新产品的30%~40%,成本实际上不到原来的50%。


  这一个个惊人的数据绝非耸人听闻。虽然工程机械再制造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但真正落实到具体的产品项目方面还是第一次。这个《目录》究竟能够涉足多少工程机械或者与之相关的产品,将切实关系到行业的利益。


  政策空间逐渐放大


  在此之前的5月底,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工程机械赫然出现在汽车零部件、机床等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行列。去年颁布的《循环经济促进法》中也明确指出,国家将支持企业开展机动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产品的再制造。这次的《目录》正是这一系列政策的延续。


  据了解,在编制《目录》的同时,发改委还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这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此前一直存在一个争议,如果再制造产品被归属为旧品回收,就将没有增值税发票,这就意味着再制造产品不能享受增值税抵扣政策,也不能减免再制造企业增值税,这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较大阻碍。此番承诺让企业打消了缺乏税收支持的顾虑。


  其次是节能减排政策的引导。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我国要达到这一减排目标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也正是这样的硬性约束指标,使得再制造概念逐渐走俏于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


  此外,国家一直在限制二手进口挖掘机等产品,其中一个理由是这些旧产品存在太多的安全隐患、维修困难,并将冲击新产品的市场销售。而随着再制造业务的逐渐兴起,可以发现,这项政策无形中为再制造产品扫清了市场障碍。再制造产品和二手产品的低价格都是吸引用户的优势所在,二手产品的这个优势如果被有效移植到再制造产品上,将提供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


  技术探索有门道


  再制造是一种高端循环再生方式,其主要手段是修复技术,以及合理的零部件配套。将使用年限到期的零部件进行改善或转换,使产品重新达到新产品的同等性能。


  卡特彼勒的再制造技术在行业内最为领先,每年循环利用超过1亿磅的报废钢材和铁等材料,主要用于再制造发动机、变速箱和液压零部件。


  工程机械行业对钢铁的需求量非常大,年用钢量已经突破1700万吨。这1700万吨钢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被用来制作产品的覆盖件等部件,这些部件的磨损情况要比整机磨损程度低很多,甚至性能基本没有磨损。这些材料在机器整体报废时一起被报废确实比较可惜。


  此外,即使是使用较多的液压件和传动件,也不一定会遭受较大磨损。有一部分经过表面工程技术修复后,性能基本就能够得到弥补,不输于新产品。这正是目前中国企业正在探索的领域,也是成本空间最显著的领域。


  最需要被更换的主要是易耗件,这部分部件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价格比较便宜,占产品价值比例也比较低。目前,国内易耗件的配套体系早已成形,几乎完全不受外资企业制约。这部分技术储备为再制造提供了良好条件。


  发动机等动力系统也是再制造的关键所在。为此,发动机企业已经逐渐意识到这一点。卡特彼勒和玉柴于去年年底联手,双方共同成立合资公司,新公司将通过卡特彼勒再制造与可持续解决方案部门,向全球客户提供再制造发动机和零部件。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