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石化行业处于转型关键时期


作者:符慧    时间:2010-07-02





目前,我国包括石油和化学工业在内的原材料工业发展迅速,多种产品产能位居世界第一,在国际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白颐表示:“当前,我国正处在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要实现‘十二五’的发展,必须对当前情况有明确的认知。”

产品结构性短缺现象仍存在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过多年发展,大多数产品产能快速增加,产品供应已由整体数量短缺转变为结构性短缺。比如,2009 年,我国甲醇产能为2200 万吨/年,装置开工负荷仅为50% ,而同期甲醇进口量达到529 万吨;聚乙烯、聚丙烯、乙二醇、聚苯乙烯、ABS 树脂、合成橡胶等石化下游产品2009 年的进口量均超过2008 年。在下游新型化工材料和精细化学品领域,结构性短缺主要体现为高端品种短缺、产品差异化程度较低。

产品结构性短缺的主要原因是:原料供应受到多重限制,行业集中度偏低,落后产能占有较大比重,产业竞争力不强;部分行业缺乏有力的监督和引导,产业盲目发展,产能过剩严重;由于历史原因,产业布局仍存在原料与生产分割、产品与市场分割等不合理之处;自主创新能力仍然较弱,很多科研成果难以实现生产应用,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体系尚未建立。

资源短缺成为长期制约因素

我国原油资源短缺,人均占有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1%,并且在短期内储量难以得到大幅提高。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原油缺口逐年扩大,2009 年高达2.1 亿吨,预计2015 年达到2.62 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5%,同时还面临国际原油价格巨幅波动的影响。原油资源的短缺,不仅制约我国石油石化产业的发展,而且影响国家能源安全以及社会稳定。作为清洁能源,我国天然气供需矛盾突出,价格不断上涨。从我国天然气政策和天然气价格来看,化工利用已经受到制约。我国煤炭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0%,储量丰富,煤种齐全,为发展煤化工行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不过,我国煤炭资源地域分布差异较大,呈现“ 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特点。煤化工生产耗水量较大,而我国水资源缺乏,并且煤炭资源与水资源呈现明显的“逆向分布”,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中西部地区。因此,水资源不足及分布状况已经成为西北地区发展煤化工产业的重要制约因素。煤化工的发展还需进行全盘考虑。目前我国煤炭资源和水资源的地域分布不对称,使煤化工受到很大限制。如果没有水资源的保证,煤化工就很难做到产业化。

技术创新能力欠缺

近年,我国确定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科技创新不断取得进展,但仍存在整体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科技投入少等问题。石油和化学工业的科技创新具有系统复杂、资金投入大、周期长等特点。目前,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大多数科技成果仍处于追随和仿制阶段,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比如在成套技术方面,许多先进技术仍需进行系统的集成和优化;实现国产化的大型设备,在质量和运行稳定性上与国外先进装备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新技术和新产品应用开发方面,相当一部分技术尚停留在小试或中试阶段;许多先进技术如节能节水技术、智能化模拟技术、污水零排放技术等,还需要加大推广力度。

“十二五”是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是“从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石油石化行业需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增强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并从国家战略高度做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规划研究工作。

来源:中国石化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