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发改委在淘汰低效照明产品国际研讨会上表示,目前正在制定淘汰低效照明产品路线图,计划分期逐步淘汰不同型号的白炽灯,推广高效照明产品。该消息一出,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未来谁来替代白炽灯,成为了业界关注的重点。
所谓的路线图,就是什么时候彻底淘汰白炽灯,以及用何种方式淘汰的总体计划。业内人士认为,全部淘汰白炽灯的时间不会超过10年,这意味着白炽灯的替代品--节能灯、LED灯,未来将占领白炽灯退出后的市场空白。除时间表外,发改委目前还在研究逐步淘汰白炽灯推广节能灯的配套政策及专项规划。未来国家将修订相关高效照明产品的性能标准及能效标准,提高国家检测机构对高效照明产品质量的检测和监控能力,以及进一步完善高效照明产品质量监管体系。
不过,有专家认为,目前用高效节能灯逐步替代白炽灯,仍存在两大困难。首先是节能灯产品质量仍参差不齐,部分照明灯具不适宜使用节能灯。其次是较传统白炽灯而言,节能灯价格仍旧高出不少,目前鼓励高效照明的财政补贴政策过于单一。总而言之,节能灯和LED灯谁能解决好成本和环保两大问题,谁就将成为未来光源的主宰。
当前,节能灯的在国内的应用较为普及。发改委也一再表示,将重点推广采用低汞、固汞技术以及清洁生产工艺的优质、环保的高效照明产品,同时,鼓励企业清洁生产,开展废旧灯管回收处理试点,建立废旧灯管回收处理机制。
据了解,从2008年起,我国启动财政补贴推广高效照明产品活动,对使用节能灯产品的城乡居民和大宗用户分别给予50%和30%的补贴。2008-2009年,财政补贴推广高效照明产品2.1亿只,年节电88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880万吨。今年计划推广高效照明产品1.5亿只以上。从目前实施效果看,节能效果十分明显。
但是,就在节能灯如火如荼的开展之际,却爆出其存在隐形环保问题。据媒体报道,一支普通节能灯平均含有0.5毫克的汞,而1毫克的汞渗入地下就会造成大约360吨水的污染,实施强制回收机制已经成为十万火急的大事情,否则,在大换节能灯的同时也将付出无以估量的环境代价。可是,建立强制回收机制并非易事,我国现行的废旧品回收体系则更是最令人无奈的短板。
因此,有专家预计,目前最有可能大幅替代白炽灯的是自镇流LED灯。“发展LED灯不存在环保上的压力,所需的原材料荧光粉资源供应也十分充足。”不过,中国照明协会的专家表示,虽然人们都看好LED市场,但国内企业还是主要集中在封装和应用等下游领域,“LED有几项核心技术目前仍然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一个是大功率芯片,美国科锐是最重要的LED芯片厂商之一;另外就是荧光粉,大家基本上都要用日本日亚化学的产品。”
事实上,在上游环节,LED照明的核心专利基本被日本的日亚、丰田合成、东芝,美国科锐、德国欧司朗等公司掌控,而这些公司利用自有的核心专利,采取“合纵连横”的扩展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布置了严密的专利网。因此,突破核心技术,降低技术成本已经成为国内LED未来发展的瓶颈。
来自中国照明协会的数据显示,在LED产业链中,外延片和芯片占70%的利润,而LED封装和应用则只占30%左右的利润。目前,外延片生产基本控制在国外企业手中;芯片方面,国内企业主要集中在小功率中低端领域,在大功率高端领域还存在技术、量产、质量等方面的问题。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不能再沦为下游组装车间已成为国内LED企业的共识。今年1月,三安光电豪掷120亿元建立了LED基地。三安光电目前具备年产外延片45万片、芯片150亿枚的生产能力;已经完成了5条LED生产线建设的士兰微,拟定向增发募资不超过6亿元,用于高亮度LED芯片生产线项目的扩产及补充流动资金。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良海也表示,目前已经掌握了大功率芯片、外延片产业化生产的核心技术。“我们未来将集中发展高端芯片,然后供应给国内的下游封装厂。”王良海称,未来随着政府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同方也将推出相关民用产品,进入市场前景更为广阔的家庭市场。
部分参与节能灯推广的地方政府官员也认为,单靠国家补贴不足以完成几年内淘汰白炽灯的目标,地方财政存在较大压力。目前,最有可能大幅替代白炽灯的是自镇流LED灯,业内人士预计,随着LED照明成本的下降以及相关标准的逐步出台,国家有望在“十二五”规划内,将LED照明纳入到推广高效照明的财政补贴范围之内。(盖东海)
来源:消费日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