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单”勾勒内外资PE转型之路


作者:刘冰    时间:2010-08-02





  对于今年的PE(私募股权基金)界,恐怕最流行的一句话当属“全民PE”。一项本来应该由极少数人把玩的神秘资本游戏上升到“全民”的程度,可见PE在中国发展之迅速。与实体经济的发展轨迹相似,快速的扩张也必然会给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隐患。全民PE潮涨潮落,必然会给内资PE截然相反的体验。


  近日,众多PE纷纷抛出自己今年上半年的投资业绩———外资PE依旧稳健扎实,但份额逐渐降低;内资PE略显毛躁,蚕食外资PE领地的力量却已经形成,这也直接反映出了内外资之间投资艺术的不同。相对于内外资之间的角力,双方的合作更引人关注。在全民PE的虚火上升期,今年上半年的PE成绩单也开始向行业传达一种回归理性的信号。


  内资PE分庭抗礼


  来自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目前活跃在中国私募股权市场的PE投资机构约200多家,创业板的推出、持续的IPO热潮和流动性的丰裕使得成熟PE以及尚且来不及成熟的PE纷纷扎向中国这片肥沃的PE热土。


  投中集团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共有212家企业通过境内外完成IPO,其中80家具有VC/PE背景。高盛、深创投、GeneralAtlantic在上半年机构退出金额排名中位居前三,其持有的以发行价计算的企业限售股市值均已超过20亿元。


  具体来看,在今年上半年投资机构IPO退出数量的前十位排名中,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以境内10家、境外3家,合计13家企业上市的成绩高居榜首,平均每两周一起IPO的频率创下历史纪录;同创伟业和深圳力合创投均以4家企业上市位居次席。此外,高盛、中科招商、达晨创投各完成3家投资企业上市,复星、联想投资、海富投资等11家机构完成2家投资企业上市。


  由此可见,内资PE在项目数量上远远领先外资PE,如深创投上半年项目退出量达到13个,不仅远超过高盛的3个,也较第二位的同创伟业距离悬殊。但另一方面,在总退出金额及单个项目退出金额上,外资PE却遥遥领先于内资PE。内外资PE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争夺已经进入了白热化。


  这样的争夺由来已久,2003年以来全球金融市场环境恶化,尤其是美国市场持续的低利率、巨额的流动性过剩以及不断爬升的资产价格,使得全球的PE均把战场转到了中国。在最初的3年,是外资完全占据主导的地位,内资PE毫无还手之力。


  3年的时间,不足以让一个新生的婴儿如成年人般欢快地奔跑,却足以让内资基金学到外国“师傅”的皮毛,随着内资PE的成熟和政府监管部门的着力引导,内资PE逐渐显示了强大的“原著居民”力量,红红火火的外资基金开始逐渐被本土崛起基金的风头所盖过,政策的支持和本土优势,也使得本土PE也开始与外资基金一争高下。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