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民族药生产企业有130余家,主要包括藏、蒙、维、苗、傣、彝六大类,达到国家标准的民族成药865种、药材230种。在国际经济形势好转以及国内对民族药发展大力支持的背景下,民族药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开信息,今年全国将完成114个藏药品种(药材、成药)标准提高工作,其中,西藏承担51个藏药品种标准提高工作。“我们认为,在西部大开发和发展民族医药的大背景下,我国藏成药行业在原材料种植、有效成分提取、制剂生产、安全性等方面将得到进一步提高,行业有望迎来规范发展格局。”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说。
目前,全国民族药生产企业有130余家,主要包括藏、蒙、维、苗、傣、彝六大类,达到国家标准的民族成药865种、药材230种。在国际经济形势好转以及国内对民族药发展大力支持的背景下,民族药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民族药各具特色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藏药企业的藏药工业总产值约为10亿元,仅占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的0.2%左右,不过每年的增长速度约为50%,利润和税收年平均增长速度达65%。2006年,西藏自治区17家通过GMP认证的藏药生产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23亿元。
藏药作为一门独特的民族药,是中华民族医药学中的“奇葩”,在炮制方法、药材质地、剂型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在提高藏药标准之后,藏药的质量体系、安全性、疗效等方面都将得到实质性提升,藏医药将迎来规范发展的契机,也给投资创造了一定中期机会。”郭凡礼说。
傣药是傣族人民用以防病、治病、强健身体的特殊物质。傣药和傣医密不可分,在经历了“食药不分”、“神药一体”的阶段后,傣医药学在概括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医药学及古印度学的理论和知识,逐渐形成了以“四塔”(风、火、水、土)、“五蕴”(色、识、受、想、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苗族医药不分家,在苗药的产业化进程中,占全国苗族人口近半数的贵州省,现在已成为重要的苗药生产基地,具有一批有一定的知名度、发展势头好的苗药制药企业。
此外,蒙药、壮药等独具特色的民族药都在国内医药市场上形成了独立的药效特征,也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